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小学阶段,一定要尽早给孩子培养一些“输出型”爱好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孩子在学习上都有“一听就会,一做就废”的经历。

课堂上听老师讲的时候,课后看书复习的时候,好像全部都懂了,但做作业、考试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是因为,孩子平时的听课、看书,本质上都是一种“输入式”的学习方式。

根据学习的金字塔原理, 这些都属于是“被动学习”,学习内容在脑子里的留存率是很低的;与之相反,“主动学习”会大大提升学习的效率,而“输出”就是一种高效的主动学习方式。

今天这篇文章,我来分享几个适合孩子从小学阶段就可以开始培养的“输出型”爱好。

01

培养“讲”的爱好

提到“讲”,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演讲,毫无疑问,演讲能力是这个时代人人都有必要掌握的一种能力。

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我们可以先从培养一些更基础的“讲”的爱好开始。

1.讲自己新学到知识

学习的境界可以分成四类,分别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不知道”、“知道自己知道”、“不知道自己知道”。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大部分都停留在“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让孩子把自己新学到的知识讲出来,可以帮助他们把隐性的思维“显性化”。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既可以发现自己没有弄明白的地方,以至于“知道自己不知道”,又可以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理清思路,以至于“知道自己知道”,从而真正地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多鼓励孩子充当“小老师”,平时在家的时候,多给我们讲一讲自己当天新学到的知识。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充当“小老师”讲述的时候,我们也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认真听、用心听,并给予反馈。

2.讲自己阅读过的书

小学阶段的孩子,会花费大量的时间用来阅读,但如果只是孩子默默地读,对书籍真正的吸收其实是很有限的。

鼓励孩子将自己阅读过的书讲出来,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思考书中的内容,从而为“我”所用。

作为父母,在具体践行的过程中,一定要降低期待、循序渐进,不能一开始就要求孩子能够完整、准确地复述或是归纳总结中心思想、文本结构。

可以先从互动式阅读开始,和孩子共读一本书,在共读的过程中,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一步步推进孩子对书籍的讲述。

3.讲自己做错了的题

孩子在平时的作业、考试中,会积累不少的错题,这些错题对于孩子的进步提升,其实都有很大的意义。

有效地利用这些错题的方式,一方面是改正纠错,另一方面就是鼓励孩子多讲一讲这些错题。

如何讲这些错题呢?

鼓励孩子讲一讲自己当时的做题思路,及时复盘;鼓励孩子讲一讲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及时复习;鼓励孩子讲一讲正确的解题方案,及时总结。

02

培养“写”的爱好

提到“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写作文,但这只是对写作的一种侠义理解,写作的本质,其实是对输入思考后的输出。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培养他们更多维度的“写”的爱好。

1.写日记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最初始的写作,就可以从写日记开始。

刚开始的时候,不要用篇幅、文采、内容价值等来束缚孩子写日记这个行为,可以从一句话口水话开始,从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开始。

写日记这件事,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对生活的观察、思考的习惯,这个意义远大于为写作文打基础。

如果说写作文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输出,那写日记更多的则是书写我心,激发孩子的表达欲。

2.写复盘

复盘是促使一个人成长非常有效的方式,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属,小学阶段的孩子,就可以鼓励他们定期写复盘。

复盘什么呢?

复盘情绪,写一些每天最开心的事和最不开心的事,探寻引发自己这些情绪的原因;复盘过程,写一写自己完成一件事情的经过、流程,梳理自己的方法论;复盘结果,写一些做成或没做成一件事的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

复盘不是简单的记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从小具有复盘习惯的孩子,更容易养成成长型思维。

3.写读书笔记

无论在哪个时代,阅读都是一种性价比极高的成长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写读书笔记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提高阅读效率的方式。

通过写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让孩子的阅读更加专注,也可以加深孩子对书籍的理解和吸收。

小学阶段适合的读书笔记类型包括摘录式、心得式和提纲式,摘录式可以帮助孩子积累语言素材,心得式可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提纲式可以帮助孩子消化吸收。

需要提醒的是,读书笔记其实是一种输出工具,切记不要追求表面上的形式化。

03

培养“做”的爱好

至于“做”,通俗来说,就是实践,这其实是我们很容易忽视的一种输出方式,对于孩子而言,学习是重心,但学习一定不是仅仅停留在课堂、书本,更重要的是应用于实践。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们可以培养他们多元化的“做”爱好。

1.游学式的旅行

假期带孩子出去旅行,现在已经成了很多家庭的选择,但对于大部分家庭来说,带孩子出去旅行还只是停留在玩乐的层面。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我们完全可以将旅行与游学结合起来,比如带孩子出去玩的时候,顺便多去一去各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址等。

这样一来,孩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也能将理论运用于现实生活,提升知识的迁移能力。

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学式的旅行,就是一种很好的行路方式。

2.手工制作和科学实验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来说,手工制作和科学实验都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手工制作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专注力和创造力,既丰富了童年生活,又提升了各项技能。

科学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寓教于乐。

相比于中学阶段而言,小学阶段的课余时间还是比较充裕的,作为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手工制作和科学实验类的活动。

3.社会实践活动

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孩子的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国家、学校和家庭的重视。

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一方面也可以让孩子提前适应社会,培养家国情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因为年龄比较小、动手能力相对比较差、知识面也比较有限,能够参与的集体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多是一些参观、宣传类的教育活动。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在家多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这些本质上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写在最后:

一直以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都更侧重于输入和积累,而忽视了输出和创造。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于处于这个时代的孩子来说,输出和创造的重要性,站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愿所有小学阶段的父母,都能尽早给孩子培养一些“输出型”爱好。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小学阶段,一定要尽早给孩子培养一些“输出型”爱好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