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远见的父母
都在假期狠抓孩子这4点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说:“积千累万,不如养成好习惯。”
决定一个孩子能否长远发展的,正是孩子日常点滴里养成的好习惯。
1.阅读的习惯
尹建莉老师曾说:
爱阅读的孩子,就像魔法杖中的孩子,学习力能力特别强。
某种程度上,一个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他的学习能力。
建议1.家长们不妨给在家孩子打造一个阅读角,营造阅读氛围;
建议2.每天固定时间进行亲子共读,还可以带孩子多去逛逛书店和图书馆。
既拉进孩子与书本的距离,也增进了亲子关系。
2.运动的习惯
看过一项有趣的研究,调查显示历届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都很热爱运动。
为什么热爱运动的孩子,对提高成绩也有这么多帮助呢?
临床心理学家劳伦斯研究发现:
儿童在运动后,血清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水平都会改变。
其中,多巴胺会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血清素能释放压力,提高记忆力;
肾上腺素还能提高注意力,上课更专心。
当孩子心情愉快、记忆力好、专注力强,学习效果自然也更事半功倍。
每天抽出半小时,带孩子多去户外运动,可以爬山、游泳,亲近大自然;
或是陪孩子一同参加体育项目,既增进亲子感情,也增强孩子的竞赛能力。
强健的体魄,是一切教育的前提。
利用暑假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强健的体魄,才能在新学期游刃有余地迎接各项挑战。
3.养成规律作息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暑假也要保持好的作息?
一位985学霸讲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
每年暑假,他都会制定一份详细的作息时间表,从早上6:30到晚上10:30,除去吃饭、午休时间,剩下的13个小时,他都在学习。
当同龄人正在玩手机、睡懒觉,挥霍光阴时,他靠着规律作息,查缺补漏,稳步前进。
高中三年过去,他从刚入校的倒数第一,逆袭成高考前的全班第一。
在他看来,假期就是和其他同学拉开差距的最好时机。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无论是否放假,孩子的生物钟始终都能处于一种恒常、稳定的状态。
不断让孩子重复这种规律而高效的习惯与生活,孩子终将走向优秀与卓越。
4.学会独立生活
在综艺节目《少年说》里,初中男生付轩昂站到台上吐糟自己的妈妈。
说她总是以社会实践课为借口,逼自己做家务,写完作业后还得刷碗、拖地、摘菜。
付妈妈回应道:家务也是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
作为一个男孩子,泡得在书房,下得了厨房,能担当、有责任,那你的未来一定很幸福,和你在一起的人也会很幸福。
付妈妈的回答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真是佩服她的睿智与远见。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人格。
好好利用暑假,让孩子学习独立完成叠被子、打扫房间、整理个人用品等小事;
鼓励孩子每周学会一项生活必备技能,如洗衣、烧菜、独立购物等;
这些都会成为孩子受用一生的宝贵财富。
写在最后
教育界有个著名的“5+2=0”的公式。
意思是,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孩子放纵2天后,最终的教育效果为零。
而在暑假,这里的“2”变成了“30”,甚至是“60”,直接决定了孩子下一学期甚至接下来学习生活的走向。
成功从来不会亏待一个有梦想、肯坚持、能吃苦、真用功的孩子。
假期懒惰、放纵,看似获得了短暂的快乐,却是一种低级的快乐,日后面对挑战时将毫无还手之力。
假期自律、坚韧,看似承受了很多“痛苦”,却是“先苦后甜”,能换来更自由更有选择权的人生。
孩子年龄越小,越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3-7岁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分心。
因此,在家里给孩子开辟一个专门的学习、认知空间很重要。
点个【赞】,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