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有毒的父母,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美国心理治疗师苏珊·福沃德曾提出过一个概念——“有毒的父母”。

即是说:

来自父母的某些负面行为模式,会让孩子长久地生活在痛苦煎熬之中。

有的家庭,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

有的则留下了恐惧、责任和负罪感。

后者,就是对孩子过度控制、情感勒索、情感敲诈的“毒父母”。

然而,令人细思极恐的是:

许多父母可能压根意识不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其实是“有毒”的。

所以,下面这3种人格,父母一定要警惕!

指责型人格

习惯性“打击”孩子

还记得前段时间火爆全网的“四菜一汤”事件吗?

为了给妈妈一个惊喜,14岁的女儿特意下厨做了一大桌子饭菜。

不仅考虑到荤素搭配,还准备了餐后水果。

怎料,女儿的这一窝心举动,却遭到了妈妈的无情训斥:

“你是要我表扬你吗?

中午整这么多菜,咱两个要怎么吃啊!”

凡事看不到积极的一面,总挑刺。

这样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灾难。

正如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所说:

“指责型人格的人,会让你压抑得看不到自己的价值,最终活成一个低价值感的人。”

而价值感过低,会让孩子的自尊感被弱化,同时陷入到“自我攻击”的泥沼中。

网上刷到过一个真实发生的悲剧。

有位老艺术家,对独女要求苛刻。

哪怕女儿很争气,一路读到了美国常春藤大学的博士,仍是没有半句赞美。

一次,她去美国看女儿。

两人又吵了起来。

女儿问:

“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她只是淡淡地回复:

“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

说罢,女儿便纵身一跃,跳下了阳台。

心理学者丹尼尔·西格尔说:

孩子需要被欣赏和珍视。

父母越是不吝啬鼓励和赞美,孩子才越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感,变得更加自信。

北大才女李雪琴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她小时候特别调皮,经常被叫家长。

班主任觉得,“小树不修不直溜”。

但李雪琴的爸爸却说:“只要小树不长歪,有点枝丫也没什么问题。

有句话说得好:

眼里揉不得沙子的父母,养不出有松弛感的孩子。

坦然接纳孩子身上的“小瑕疵”,既是做父母的大智慧,也是在给孩子的心灵松绑。

卖惨型人格:

让孩子心怀愧疚

在家庭教育里,有两样东西是孩子最不能承受之重。

即“付出感”和“牺牲感”。

贵阳就有一个13岁的孩子,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抑郁。

即便如此,妈妈还是在孩子一旁念叨:

“你有啥好抑郁的?挣点钱全给你花了,

你愁死我算了。”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的口头禅都是:

我每天这么辛苦,你能不能懂事点?

考这么点分,你对得起谁?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离婚了……

父母一味强调自己的“无私”付出,难免会让孩子心里常觉亏欠。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的“能量层级论”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量层级,就类似于手机电量

能量层级高的孩子,像小太阳,干什么都精力充沛;

能量层级低的孩子,电量不足,做什么都无精打采。

而在负能量等级中,最可怕的就是“羞愧”和“内疚”。

喜欢卖惨的父母,就像是田间的水蛭,会一点点吸食掉孩子的内心能量。

作家冯唐说过:

一个人的能量,比情商、智商更重要。

能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孩子当下的情绪和状态,也影响着其未来一生的走向。

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要让孩子活在愧疚里。

父母之于子女,就像土壤之于植物的根茎

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断地为根茎注入营养,让孩子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索取型人格:

把孩子当“情绪容器”

看到一则新闻。

浙江有个妈妈,因为没赶上高铁,一边崩溃大哭,一边责怪孩子:

都是你害的!

手足无措的孩子,显然被骂懵了。

评论区,有网友的留言一针见血:

父母情绪不稳定,把孩子当‘出气筒’,当成自己的‘情绪垃圾桶’,把所有的负能量都一股脑倾倒在孩子身上。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生病才怪!!

深以为然。

都说情绪稳定的父母,是孩子一生的福气。

父母一味索取情感安慰,很容易让孩子被迫沦为痛苦的“夹心人”。

身边有个朋友就是。

爸妈常在家里吵架。

小时候,他总以为是自己做得不够好。

于是很早就学会了看大人脸色。

想着“是不是自己懂事了,爸妈就不会吵架了?”

长大后,他又不得不充当父母冲突之间的“调停者”。

在这种情况下,他感到非常痛苦和为难。

一次心理咨询中,他被诊断为轻度抑郁。

然而,他却对我说:

我终于能松口气了。

从小察言令色,让他变得异常敏感,生怕自己犯错。

被迫调和矛盾,让他逐渐失去自我,活成了“夹心人”。

这就是一个家庭最可怕的地方:

错乱的家庭关系,逼着孩子成为父母的“照顾者”

一个足够合格的父母,应该学会处理好自己的坏情绪,为自己的生活负全责。

千万别让孩子来为你的“不幸”买单。

中国有个谚语,我一直很赞同:

父爱则母静,母静则子安,子安则家和,家和万事兴

但鲜有人知道,这个谚语其实还有下半句:

父懒则母苦,母苦则子惧,子惧则家衰,家衰败三代

为人父母,我们应当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陪伴的家庭环境,更有责任让孩子远离这种“有毒”的行为模式。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有毒的父母,养出抑郁内耗的孩子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