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为什么我不建议6岁以前鸡娃阅读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首先,我也是6岁以前研究过怎么鸡孩子的人,比如看到邻居家孩子大班已经会口算乘除法了,我那还在中班的娃10以内加减法用手指头都掰不过来,说我一点不焦虑,那是不现实的。

现在我基本不看鸡娃群,主要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因为近年来遇到的很多领导,他们的孩子都已经到了更高级别的level,不是上初中就是高中,甚至已经准备高考了,我现在遇到的一些困扰都是他们经历过的,我走过的路他们都走过,再加上他们的孩子们现在都挺优秀,所以我觉得他们的案例比互联网的更具说服力。

一个很有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曾经在自己的微博上这样回复过一个网友。网友问 “网上说7岁的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学点这个那个,老师您怎么看?” 这位学者直接回复了一句:“我不在互联网上养孩子。”

希望看到这段文字的你,也不要照着互联网的标准养孩子,而是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去关注他实实在在的进步与惊喜。

当年骗过我早教费的美吉姆,现在已经闭店了。互联网带娃博主们的风格已经由前几年的 “照书养育的科学育儿” 集体转型成 “糊弄带娃主打一个不费妈” 。

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变化,也是中国人在未来不能只卷学历,而是应该卷底层综合能力的一种变革方向。

娃所在的小学一年级书面作业不多,阅读要求挺多。在一年级的上册的时候,语文老师就经常强调需要每天阅读30分钟,但是第一个学期基本做不到:一是我下班比较晚,需要陪读才能阅读下去,全家都在调整如何作息的时间,学校下发阅读必备书虽然文字优美,但是趣味性不强,所以娃自己没有办法读下去。当时家里买了一些米小圈一年级的趣味阅读书,但是娃因为拼音不太好,认字不够全,也还是读不下去。

因为达不到学校的要求,我也有焦虑过,但是基于孩子在语文考试的成绩还行,课堂能够应付下去,老师偶尔还会表扬以下,所以没有把阅读任务完成不了当成较大负担。

浑浑噩噩的就到了一年级下。

这个学期主要还是依靠语文老师的宣贯,并且开始有序的指导孩子们自主阅读,并发阅读表要求孩子们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

娃逐渐适应了小学的生活,认字多了,再加上 “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全部作业”的责任感加强了,虽然我还是下班晚,但是为了打卡的时候有阅读记录,她开始自己看书了。

等到4月初要求总结3月份阅读书籍的时候,她把她开学以来看完的书拿出来给我登记,作为啥也没管过的老母亲惊呆了,她竟然自己读完了6本书+4本杂志,让我非常惊讶。

清单如下:

书名

进度

图书来源

《老鼠记者-欢乐假期》

10/331

同事赠送

《山海经》

10/596

学校任务

《红楼梦》-连环画版

183/183

妈妈购置

《读读童谣和儿歌》-一年级下

随机朗读

学校任务

《我们为什么要上学》

20/156

妈妈购置

《米小圈-漫画成语》

183/183

妈妈购置

《米小圈-耗子是条狗》

131/131

妈妈购置

《米小圈-好朋友铁头》

131/131

妈妈购置

《米小圈-我是小学生》

133/133

妈妈购置

《米小圈-瞧这一家人》

132/132

妈妈购置

杂志类-读完

《少儿故事画报》

2025.04

《米小圈》

《我爱学-幽默大王》

《烽绘》

2025.01上

《烽绘》

2025.01下

以上书籍阅读完毕的检查方式:通过抽查其中部分内容,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不需要与原文以及细节全部保持一致,随机抽查的部分能够复述出来,就认同她已经把这本书读完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视角以及理解很多时候比书上给的东西更多更强,当我听到她对部分故事、尤其是成语的解释不仅把意思讲清楚,还把成语运用的场景描述出来时,我会表示额外的肯定。

比如 坐井观天 娃复述出来的过程中加入了这样的对话:“如果你觉得天空只有井口这么大,我是从天上飞过来的,那么你怎么会是第一次见到我呢?既然你不是第一次见到我,那说明天空就是比井口大。”

孩童思考过后的视角的纯真,真是令我非常惊讶。

100多页的成语故事书里的内容,基本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并且告知家长是什么情况下使用。比如交头接耳是什么意思?她绘声绘色的告诉你:就是考试的时候不能伸头去跟旁边的同学偷偷的说: “哎~我看看你是怎么写的~” 这就是交头接耳。

不得不服,米小圈系列的作者确实是在低龄儿童的认知理解上下了功夫。于是转手把整套成语故事买回来给孩子自己看,因为目前这本是图书馆借的。

阅读果然可以长脑子。

寒假的时候去参加过一个公益的免费阅读小课程,老师要求带自己喜欢的书去,我们带了两天 “米小圈”,结果老师委婉的表达说这书不够经典,孩子还是要阅读经典。

我其实是不认同的。

低龄的孩子,正是探索世界的时候,为啥一定要读经典才算阅读?阅读的本质应该是在阅读过程中享受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不仅仅是咬文嚼字的研究怎么用词才算优美。

毕竟,优美是一种主观感受,因人而异,因时代评价而异

有些人喜欢辞藻华丽,有些人喜欢文采朴实。

人是循序渐进长大的。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也是循序渐进的,等她把连环画看完了,发现图片不足以刺激大脑的兴奋的时候,自然会主动阅读纯文字的书籍的;等她普通文字看多了,一般的文字无法引起大脑的兴奋,自然会去读经典的。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为什么我不建议6岁以前鸡娃阅读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