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爸爸妈妈们,
记得前几天有个家长跟我说:”我家孩子数学基础还可以,可总是拿不到第一名,我都让他每天刷五张卷子了,还是跟班里第一名有差距。”
说实话,家长们一说起数学好的孩子,总觉得人家是靠刷题刷上去的。可实际上,我看过不少数学尖子生,他们真正赢在了那些咱们平时不太注意的小细节上。
跟大家说个真实的例子。班里有个男生小宇,数学成绩总是第一名。我好奇他是怎么学的,就专门观察了一段时间。你们猜怎么着?这孩子上课时特别爱问问题,而且问的问题都特别有意思。
比如老师讲完二次函数,别的孩子都在埋头做题,他却举手问:”老师,为什么二次函数的图像一定是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它能不能画出别的形状呢?”
就是这种思考方式,让这孩子在数学上越走越远。
说到这,我就想跟爸爸妈妈们聊聊,数学尖子生到底是怎么超越普通孩子的。
第一个差距,在思维深度上
普通孩子做完一道题就完事了,数学好的孩子会琢磨这题还能怎么解。他们总爱问:”这题能不能用别的方法做?””如果条件变了会怎么样?”
拿最简单的应用题来说,比如”小宇家离学校2公里,他每小时走4公里,要多久能到学校?”普通孩子算出答案是半小时就完事了。可数学好的孩子会想:”如果路上堵车了呢?””如果他骑自行车速度变快了呢?”
这种思维方式看着简单,可就是能让孩子在解决复杂问题时有更多思路。
第二个差距,在学习态度上
有些孩子遇到不会的题就直接放弃了,或者等着老师讲解。可数学好的孩子不一样,他们会自己琢磨,翻翻书,想想以前学过的知识能不能用上。
我见过一个孩子,每次做错题都会在本子上写下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慢慢地,他就总结出了自己容易犯错的地方,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第三个差距,在预习和复习上
数学好的孩子都有个共同点,他们不光会预习,还特别会复习。预习不是要把新课全弄懂,而是大概看看,知道下节课要学什么。这样上课时就特别容易理解老师讲的内容。
复习更有讲究了。他们不是简单地重做题目,而是把做过的题目分类整理。遇到新题时,就能快速想到用什么方法解决。
说到这里,我给爸爸妈妈们几个小建议:
别光顾着让孩子刷题,多鼓励他们问问题。问题问得多了,思维自然就活跃了。
每天留出一点时间,让孩子自己整理笔记。可以画思维导图,也可以总结解题方法,关键是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做错题时,别急着批评。让孩子自己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这比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有用得多。
鼓励孩子用多种方法解题。同一道题,试着用不同方法解决,这样能培养灵活思维。
数学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也不是靠题海战术就能提高的。咱们得帮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正确的思维方式。
看到孩子解题时遇到困难,别着急。给他们一点时间,让他们自己思考。这种思考的过程,比直接得到答案要重要得多。
你说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