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哪件事比“孩子休学躺”更让家长扎心,那一定是:
孩子好不容易复学,可没去几天又开始躺平了。
“明明自己主动说要去学校,可早上又赖床要请假!”
“都走到校门口了!却突然说自己肚子疼不舒服。”
这些情况让好不容易熬出头的家长更加难接受、打击更大。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孩子刚复学时出现想退缩的情况,真的很正常。甚至可以说,每个休学到复学的孩子都有这么一遭。
就像我们国庆、春节放假,刚上班的头两天是不是也会很不适应?
孩子休学相当于放了一个超长假期,让他一下子投入到紧张内卷的学习中,他也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在这个“复学过渡期”,最需要我们家长扶孩子一把,坚定的支持和疗愈孩子。
1.“我知道你很累,休息一下也没关系。”
这句话是帮孩子疏导情绪,稳住孩子的心。
一个人要说服自己、打破原有的恐惧是很难的,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失败后再次尝试的勇气。
能做出复学选择的孩子,他们已经完成了一次内心突破,这就是自我蜕变。
但毕竟孩子经历了一年半载的休学,重新回到学校中,无论是学习压力、同学融入、上课进度等等,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这个时候,孩子最想要听到的是父母的理解:
“妈妈看得出来,你现在压力很大。”
“如果觉得太累,今天请假在家调整一下也可以。”
当我们家长看到孩子复学的现实难处,用倾听而非指责的态度回应孩子,孩子也更容易主动调整状态,再次鼓起勇气。
2.“学成什么样都没事,你健康快乐最重要。”
这句话是教孩子放下成绩焦虑,打消退缩的疑虑。
孩子复学后面对的最大挑战,就是成绩。
大部分家长心里也明白,孩子刚复学时肯定一时半会跟不上进度,于是回避不谈成绩这个话题;
但过了没几天,念头又起了,开始担忧孩子的未来,明里暗里的暗示孩子得努力。
孩子一听就懂了,父母还是想让自己好好学习,于是又开始压力山大、想退回家中。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在复学第一学期,我们家长就放下所有对孩子成绩、考试的执念。
直接大大方方和孩子的谈论这个话题,告诉孩子:
“比起分数,爸爸更关心你每天开不开心。”
“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你愿意去学校,这学期不用在乎成绩,能持续复学就行。”
这种无条件的爱,能帮助孩子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以更轻松的姿态面对学习。
3.“实在撑不住就回家,我们永远是你的后盾。”
这句话是给孩子提供安全感,做最后的兜底。
去不去上学的决定权,一定要交给孩子,我们家长支持孩子的任何选择。
有一个事实是,如果孩子不想去,那我们怎么逼迫也没用!复学终归是孩子自己的事。
我们家长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怀抱永远向自己敞开,不必独自承受所有痛苦。
当孩子感受到这份坚定的支持,反而能减少对失败的恐惧,更有勇气去尝试和坚持。
所以,温暖且坚定的告诉孩子:
“撑不住妈妈就给你请假,我们先在家调整下。”
“如果上课时难受,随时给妈妈发消息,我马上来接你。”
当孩子有了安全的退路,那么每次在学校坚持不下去时,想起父母的话就是一次安慰,让孩子再次鼓起坚持下去的勇气。
当然,除了父母的语言支持外,还有一个更可靠的方法是为孩子找一个复学的“同伴兼导师”,让孩子有情绪支持、有人引导。
抓住这个机会,请那些能让孩子打开心扉的小老师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聊得来、玩得来然后心理辅导沟通,这样,可以大大推进复学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