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不仅身体强健,更有着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孩子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尤其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所带来的“快多巴胺”诱惑。
作为有远见的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远离这种短暂的快感,转而拥抱更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慢多巴胺”呢?
01
什么是“快多巴胺”与“慢多巴胺”?
多巴胺,这种在大脑中起重要作用的神经递质,常常被人们简单地理解为“快乐激素”。
然而,它的作用远不止于此。
根据万维钢老师在《精英日课》中对《DOSE效应》一书的解读,多巴胺可以分为“快多巴胺”和“慢多巴胺”。
“快多巴胺”来得快去得也快。
像刷短视频、吃甜食、玩游戏这些活动,能让我们瞬间感受到快乐,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之后往往会伴随着空虚和失落感。
而“慢多巴胺”则不同,它来得慢去得也慢。
当我们投入到一项需要努力和坚持的活动中,比如阅读、运动、学习乐器等,随着一点点的进展和成就,慢多巴胺会逐渐释放,带来持久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02
为什么孩子需要“慢多巴胺”?
快多巴胺易沉迷,慢多巴胺助成长。快多巴胺主要作用于大脑奖赏中心,孩子过度接触这类刺激,如沉迷手机游戏、无节制吃甜食,极易上瘾。
一旦上瘾,孩子专注力下降,学习成绩受影响,情绪也变得不稳定。与之相反,慢多巴胺与大脑高级系统协同工作,能让孩子更积极地参与计划、保持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孩子努力解开数学难题,慢多巴胺释放,使其更有信心挑战下一道题。
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神经元连接增多,神经可塑性增强,学习能力和自信心同步提升。
所以,引导孩子减少对快多巴胺的依赖,多体验慢多巴胺带来的成长赋能至关重要。
03
如何引导孩子拥抱慢多巴胺?
1、设定小目标,积累成就感
孩子往往对那些看似遥不可及的大目标感到无从下手,而容易放弃。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将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具有挑战性但又切实可行小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是学习上的,比如掌握一项新技能或完成一个项目;也可以是生活上的,比如学会做一道菜或坚持每天锻炼。
重要的是,这些目标要能够激发孩子的兴趣,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以便他们在努力过程中能够体验到进步的喜悦。
从而激发慢多巴胺的释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实操建议:
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并将其分解为具体的小步骤;
每完成一个小步骤,就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
2、培养兴趣爱好,激发内在动力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父母要善于发现并引导孩子去探索和发展这些兴趣爱好。
无论是绘画、音乐、运动还是科学实验,只要孩子感兴趣,就应该给予支持和引导。
当孩子对某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会更愿意主动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实操方法:
带孩子参加相关的兴趣班或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和工具,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和尝试。
3、鼓励面对挑战,培养坚韧品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勇敢面对这些挑战,而不是替他们解决问题。
通过克服困难,孩子可以获得宝贵的经验和自信,这也是慢多巴胺的重要来源。
实操方法: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分析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每一次的挫折都是成长的机会。
4、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品质。
父母可以通过分配家务任务或参与社区服务等方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并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实操方法:
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分配适合的家务任务,并定期检查完成情况。
5、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父母应该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容易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实操方法:
多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在家庭中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鼓励孩子追求自己的梦想;
同时,也要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关爱。
写在最后
在育儿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拥抱“慢多巴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培养兴趣爱好、鼓励面对挑战、培养责任感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远离短暂的快感诱惑,转而拥抱更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慢多巴胺”。
相信在我们的陪伴和引导下,孩子们一定能够成长为有担当、有追求、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