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语习得体系里,一般都会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学习英语。
上来先是听,不会开始识字尤其是小宝贝,更不会上来就识字,而是会先拉听力,让孩子能听得懂——这个过程叫磨耳朵。
当孩子完成磨耳朵阶段,积累了 2000 + 甚至更多的听力词汇,准备开始转向阅读时,常见的学习方式有两种:自然拼读和指读(目前自然拼读还是二语习得领域里识字的主流方法)。
但在头头这批孩子准备开始阅读那会儿,我在网上折腾了很久,混迹各种网站、论坛、公众号及鸡娃家长群里,就为找个合适的方法。直到偶然接触到一家北京的线下机构,从中获得了诸多宝贵经验与启发。
这个线下机构是一个初中的英语老师辞职之后自己开的,在北京有十几个校区,她几乎不做广告,都是靠效果说话。现在想来,虽然素未相识,但这位老师对我的影响真挺大的。
这个机构有个论坛,校长经常在上面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家长也能直接在论坛里和她交流。发现这个论坛后,我花了几个星期,把我感兴趣的帖子全翻了个遍。
边看边学的过程里,我了解了他们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再和自己的教学思路一对比,好多之前想不通的问题都解决了。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比他们机构不少教研老师都更明白他的套体系好在哪、短板又在哪。
在这之前,我一直对自然拼读体系有异议。在我的体系里,我发现不少孩子没学过识字,也没接触过自然拼读,他们却能轻松记住大量单词,甚至开始自主阅读。(关于这点,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详细聊过,这儿就不啰嗦了)因为自然拼读太复杂了,也太难学了,所以,让这么小的孩子去啃自然拼读这么庞大的体系,我觉得是有问题的。
让我开心的是,这个机构并不使用自然拼读,而是使用指读的方式。并且这个方法已经经过了十几年、上万学生的验证,可以说是拿到了结果的。
但是对于我来说,如何开始让孩子们指读,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这个问题我当时也是一头雾水,也是逐步摸索,才到了现在的模式。
前段时间,群里的家长问我如何让孩子指读,估计也遇到了和我当时一样的问题。所以,写个文章,算是为体系内和体系外的宝贝家长们做个科普吧。
01
指读是什么神奇东东?
指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指着文字阅读。
其实,指读和自然拼读并不冲突,学过自然拼读的孩子也能用指读的方法去识字。
自然拼读、音标、点读笔和字典,本质上都是帮助孩子解决 “英文单词怎么读” 的工具。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图形和一个声音的对应关系,它们只是帮助孩子知道声音的辅助工具。
但这些辅助工具只是暂时性的过度,当孩子熟悉了发音之后就会被抛弃,就像走路用的拐棍,孩子迟早得摆脱这些工具独立学习。
虽然这几种方法的学习过程不同,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是一致的——让孩子看到一个单词就能读出来,做到自主阅读。
那指读要如何操作呢?
首先,第一步是“点读”——用手指逐一点着书上的单词,同时念出对应单词的读音,这个过程一定要慢!建议刚开始学的几百个单词,都用这个方法,不要急着进入下一阶段。
等孩子的熟练度增加后,再进入到指读的第二步“划读” —— 孩子的手指在文字下方划过,同时连贯地读出文字内容。建议前一千个左右的单词都用划读的方式,能多练就尽可能多练。
当孩子的熟练度进一步增强之后,就进入到指读的第三步“默读”——孩子用手指在文字下划过,但不用读出声,在心里默念就行。建议孩子积累到2000个单词后再尝试默读。而且别全篇都默读,要挑一些章节继续出声朗读,以保持语感。
最终,我们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让孩子一看到单词,不用思考就能反应出读音,就像形成的肌肉记忆,看到单词形状就能快速识别。
指读的过程中,如果孩子遇到了不会读的单词,就需要一个办法让孩子知道这个单词读什么,并建立这个字形和声音对应的关系。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用到一个”拐棍”——它可以是自然拼读,也可以是字典,也可以用点读笔,也可以标注音标,这些都可以。
这样看来,指读的方法和过程是不是比较简单,并不像有些家长想象的那么难。
其实,难的只是需要家长按照要求做,并控制好孩子在这三个阶段的时间长短。
02
我体系里的指读有什么不同?
我的体系是采用“指读”识字的。指读的过程中,如果宝贝有遇到不会的,是需要用点读笔来提示那个声音读什么。
您也许会说,这有什么特别的吗?
事实上,像我这种听力先行的二语习得体系里,基本上都会让孩子反复地听音频。这样一来,当孩子看到一个画面后,脑子里就能立刻闪现出对应的音频——也就是说,我“锁”了一段音频在孩子的脑子里。
当孩子指读遇到不会的单词的时候,孩子就可以依靠这个音频和字的对应顺序,顺出来这个单词读什么音。
这就相当于,孩子随时可以在脑子里召唤出一本“字典”来查声音,是不是很开心?
一旦有了这个锁在孩子脑子里的音频的帮助,孩子的识字速度就会非常快。
一般来说,完全零基础的孩子,积累 2000 左右的阅读词汇量,半年时间就够了。而且,越大的孩子会越快。
如果孩子不镜像,纯零基础的孩子,进入到阅读阶段,经过大约一年左右时间桥梁书的阅读后,孩子就可以进入到章节书的阅读。部分更快一些的孩子,只用小半年的时间就能完成这个阶段的跨越。
这就是我的体系里,“指读”与众不同的地方。
尤其是到了指读阶段的后期,依靠锁在孩子脑子里的“音频流”,孩子可以快速地把听力词汇量转换成阅读词汇量,我把这种方式称为“块搬移”—— 就像把声音,一块一块地转化成文字,高效又准确。
03
指读难在哪里?
聊这个肯定一堆家长骂我,因为我说的话常会让家长感觉很扎心,“你看一个孩子的指读速度,就基本上能判断出孩子在小学的校内成绩好不好”。
其实指读对于记忆力好,学习能力强,学习意愿好的孩子来说是非常简单的,这个阶段的完成速度会很快。
但对于记忆力一般,或者学习能力差、学习意愿低的孩子来说,只要三种情况存在一种,指读就会非常费劲。
而记忆力、学习能力和学习意愿,恰恰是孩子们学习的支柱。如果孩子的指读速度快就说明这三个能力都可以,如果慢就说明这三个方面里至少有一个存在问题。
有家长问我,指读真的需要孩子有很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才可以吗?
其实不是,指读只是熟练度而已,记忆力不好那么就时间来凑。
只要孩子能顺利地认识中文汉字,那理论上学认英文字会更轻松。毕竟英文单词是拼音文字,读音和字形之间有一定的关联,不像中文是毫无关系的。所以,对比中文,孩子们认识英文要简单很多。
我们常能看到很多四五岁的孩子,没有刻意学过英文单词,却能拿着英文绘本有模有样地给你读个七七八八。家长们会觉得很神奇,认为肯定是因为孩子或者他们的父母很厉害。
其实没必要羡慕,这都是很正常的现象。
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孩子指读速度很慢,究其原因,问题是出在了孩子的读书意愿上。尤其是当孩子指读时不走脑子,完全不管文字和声音的对应关系,只是机械地把脑子里的声音再背一遍。
对于这种孩子,脑子有声音还不如没有声音。
要是读不出来,家长还能发现孩子有问题;但如果他把声音背出来,家长就以为孩子认识单词了,但实际上,孩子根本没走心。
这种时候就得让孩子放慢速度,一个单词一个单词地慢慢读——逼着他们去区分每个单词,并和读音一一对应起来。最好还能让孩子反着读一次,逼迫他们加强对于声音和单词的对应。
但郁闷的是,很多家长抓不住孩子,家长的话孩子压根不听,或者糊弄家长,家长也不知道,而且家长也没时间天天抓孩子。有的抓了,结果孩子造反,反而把亲子关系搞得很差。
对于这部分家长,请务必老老实实地看创力的文章。
04
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其实,在我的教学体系里,指读阶段一直是个棘手的难关,不少孩子被它卡住长达一年甚至几年。特别是存在镜像问题的孩子,卡的时间更久。
这里,我给家长推荐两个方法。
第一个方法是使用闪卡,通过闪卡的方式加强孩子识字的频率,达到快速识字的目的。市面上的闪卡有很多,买来用就是了,但是家长一定注意不要有中文,千万不要有中文。
第二种方式是我现在正在干的,我开发了一个针对我的体系,这种有音频流“锁”在脑子里的孩子的指读小程序——通过程序强制孩子拆解声音,建立声音和字形的对应,解决孩子不走脑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