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并不是五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在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要素就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而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单元要素是: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
通过这两个单元的对比可以看出学习要求的螺旋式上升。五上的要求更侧重于认识什么是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而五下的核心要求是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
而作为老师必须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个大概念有清晰的认识,不然让学生清楚明白就无从谈起。
这里面涉及好几个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晰。不然还是模模糊糊一大片,教来教去一团乱。
这里我们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表达效果是什么?是不是句子里有动词的就是动态描写?在描写事物的过程中,动静结合是怎么一回事?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与动态美和静态美的关系?在描写事物的时候,以动衬静是什么意思?
只有这些问题弄明白,才为我们的后期教学做好了准备。
静态描写:静态描写指的是对人物或景物在静止状态下的描绘。特点:这种描写方式侧重于精确地描绘景物的形态和特征,强调其静态美和宁静氛围。
动态描写:动态描写则是对人物或景物在运动状态下的描绘。特点:这种描写方式强调景物的动态美和活力,突出其动态特征和变化。
通过两个概念我们可以比较清晰的认识到所谓的动态美和静态美是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一种表达效果。就是说通过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给我们一样动态美和静态美的美好享受。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是不是静态描写就是给我们以静态美呀?这个回答是肯定的。
那么动态描写是不是给我们就只有动态美呀?这个不一定。里面又涉及到一个概念叫以动衬静。
以动衬静:通过动态的景物来衬托静态的景象,目的是增强静态景物的静谧感,使环境显得更为宁静。
还有一种描写方式叫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指在描写时,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是不是有动词的句子和段落就是动态描写呢?
不是的。动态描写的核心是呈现“动态的过程”。就像干老师说的,最重要的是你的内心感受。这个描写如果让你内心感受到是静的,是趋向静的,是宁静之美,这就是静态描写;而让你感受到是活泼的,灵动的,充满活力,那是动态描写。
2.
我们下面以《威尼斯小艇》为例,谈一谈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是如何展开的:
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这是文章的前两段讲的威尼斯特点、小艇的地位,以及小艇的样子。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二段对于小艇的描写是不是静态描写。实际我在上课的时候,我也最初认为是静态描写。这属于说明性的文字,这里更确切的说是一种静物描写,它不属于静态描写。区分静物描写和静态描写,一个是“物”,一个是“态”。
这两段是为下面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做铺垫的。
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做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这两段很明显的都是动态描写,只是我们要思考的是,动态描写是如何展开的?是一下子就非常的热闹吗?
不是这样的,它是一个缓慢的不断展现和推进的过程。由第三段的小艇开始行驶,到第四段的速度极快。就像火车行驶一样有慢慢启动到高速行驶。这个过程应该和学生去探讨,有助于他们在去写动态描写。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这一段描写是移步换景,作者在小艇里看到的景色。这里也是很明显的动态描写。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动态描写的一个顺序:静(静物)→缓慢启动→快速行驶→全景展现。这样的梳理是非常有意义的,为后面学生写作真正的指导意义。
真正的动态描写是这样的,是有一个由静到动,有缓到疾的过程。这也是符合人的审美认知的。
但是一个完整的风景描写最终不能一样热闹结束,光热闹,就会让人的心感到浮躁,最终还要回归于平静,感受到宁静之美,才符合人们的审美。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这最后一段就很好的体现了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有动词,是不是就是动态描写?很显然这一段用了大量的动词,这一段很明显的是静态表现。静态描写,不是静止描写,是让感到心静之力的表现,是趋静之美。
所以我们现在对于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以及静态美和动态美就有更深的认知了。
所以静态描写,让你感受到静态美的,不是自然景物,那是什么呢?那是你的内心。
反正动态描写,就是让你的那天来到一种冲动,感到的一种跃动。
而一个完整的景物描写,都是一个由静到动,有动到静的过程。《威尼斯的小艇》这篇很经典的文章也展现了这么一个过程。所以说这篇文章是一个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典型。
实际对于这样的一个描写,一种审美,我们古人也是深谙其理。比如这首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正是一个静到动,由动转静的过程。
3.
后记,我之所以对上面这些内容进行叙述,或者说是探索。并不是因为我弄得很清楚了,主要是上课的过程中,我对这些大概念不够清晰,导致上课效果不好,所以才做这些探讨。所以我也把这次记录称之为一种初探。把它记录下来,一是为了自己更好的思考,为以后进一步探讨做好准备。当然在我的表述过程中一定有不少的错误,大家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学习是无止境的,教学之路也是无止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