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跟着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学写作:怎样用托物言志写成长感悟类作文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学完了《陋室铭》和《爱莲说》后,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写作思路。于是顺势开发了一节作文课。

《跟着经典学写作:怎样用托物言志写成长感悟类作文》

师导入:两篇经典的小古文我们已经学完了,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这两篇古文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托物言志)追问:结合内容具体说说是如何托物言志的?

预设:《陋室铭》通过对陋室三个方面(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进行描绘,具体说明居室主人“德馨”则陋室不陋的特点,借以表现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爱莲说》通过对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的描写,表现其高洁和坚贞的品质,借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人生态度,及对追逐功名利禄的世态的厌恶。

师总结:文贵含蓄,作者要表现自己的内心感受,理想情操时,可以借助于对它物的描述和赞美,来含蓄地流露出自己的立场和情感。这便是托物言志。

【方法提炼】:如何用托物言志?

师引出问题:从两篇古文的行文思路出发,我们去寻找,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手法呢?(小组合作交流,代表汇总反馈)

第一步:引出所托之物,细致描写。

引出并定格“物”,通过对其外形、动作、生长环境,生活经历等方面的细节描绘,突出其特点。

第二步:由物及人,自然过渡

从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精神,可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及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揭示物的象征意义,同时阐明看法和感受,点明主题。

如《爱莲说》中,“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第三步:叙议结合,升华(深化)主旨。

注意情感的自然升华,在文章结尾或高潮处,用议论或抒情强调主旨。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总之,托物言志表面写物,实则写人,物的特征需与人的精神要高度契合,在行文中有层次性的体现出来。

(师深入问题)明确了运用托物言志的基本思路后,联系我们的成长感悟类作文,我们又该如何在这一类作文中实际运用呢?

(屏显):成长感悟类作文要么是通过写“事”(自己经历的事或别人的事),要么是通过写“物”(或偶遇的风景)来抒发感受,表达对成长的感悟,写“物”时就和托物言志有了重叠。

在构思这一类作文时,首先我们要明确立意,即清晰地知道自己要表达什么样的“志”,这个志可指思想感情,瞬间感悟,个人理想信念,操守情趣等。

其次明确自己要借助什么“物”来言志。我们平时有很多常见事物被习惯性地赋予一定意义,如不畏严寒的梅,意志坚定的竹,追求阳光努力生长的向日葵,团结协作的蚂蚁,热爱生命的蝉……

所以对于所托之物,关键是能找到和所言“志”的内在联系或关联点,不能突兀地乱扯关系,貌合神离,使行文不自然。

明确了立意和所托之物之后,便要清楚我们在成长感悟类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的一般思路(只是一般思路,在具体写作中当然可以有所创新):

首先,记叙“我”之状态

遇见“物”一般是在特定情境下,比如考试受挫后的沮丧状态中,某项比赛前的动摇不自信中,沉迷游戏后的不清醒里……此种情境的述写为遇见触动人心的风景做铺垫。

接着,定格遇见,描写我眼中的“物”

如在沮丧迷茫中遇见蚂蚁搬家,描写它们遇到障碍后坚定不移地越过障碍继续前行的场面。

动摇中看见风雨中的竹子,描写它们在风雨中被一遍遍风吹雨打却依旧坚定挺立的场景。

然后,即景抒情,物我相连。

紧承上文的描写,抒发感受,一般运用议论,抒情的手法,来评价、赞美眼前之物所蕴含的内在精神,进而过渡到自身,引发下文自我觉醒的记述。

其次,自我觉醒,改变发展

在此“物”的感召之下,由内在的触动化为外在行动,记述自己努力改变并因此取得超越自我的结果。

最后,联系自我成长,升华感悟。


结尾段。总结事理,强调从物中收获的人生感悟,及对自己成长的深远影响。

注意:这些思路不是严格按照先后顺序来的,后面的描写,抒情及议论可以相互交融,自然生发。

优秀例文:《风雨中的一课》

期中考试的成绩单像一片沉重的乌云压在我心头。我盯着那些刺眼的分数,眼前一阵阵发黑。窗外的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玻璃上,仿佛也在嘲笑我的失败。我颓然趴在桌上,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也许我真的不是学习的料,不如就这样放弃吧。(记叙我的状态,为下文的遇见做铺垫)

就在这时,一阵狂风呼啸而过,我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窗外那片竹林吸引。细长的竹竿在风雨中剧烈摇摆,竹叶被雨水打得哗哗作响,可它们始终没有倒下。我擦干眼泪,凑近窗户仔细观察。雨水顺着竹节流下,竹叶被冲刷得发亮,整片竹林在灰暗的天空下反而显得更加青翠欲滴。(定格物,细腻描写)

记得去年冬天,一场罕见的暴风雪压弯了许多树木的枝干。开学时,校园里到处是被积雪压断的树枝,唯有那片竹林依然挺立。当时老师告诉我们,竹子看似纤细,实则韧性十足。它的茎秆是中空的,这种结构让它能够随风摇摆而不易折断。我忽然明白,原来柔韧比刚强更能抵御风雨。(自然议论)(回忆穿插,内容更丰富厚重)

雨越下越大,竹子摇摆的幅度更大了。我注意到它们并不是僵硬地抵抗风雨,而是顺着风势弯腰,又在风势稍缓时立即弹回。这让我想起上学期背过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竹子之所以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不仅因为它的柔韧,更因为它深深扎根于土壤之中。我的学习不也应该这样吗?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动摇根基,而要像竹子一样,把知识的根基扎得更深更牢。(描写中抒发感受,联系自我学习。)

雨渐渐小了,阳光从云层中透出。竹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整片竹林焕然一新。我忽然发现,经历风雨洗礼后的竹子似乎比之前更加挺拔青翠。这不正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道理吗?学习中的挫折就像这场风雨,虽然痛苦,却能让我们成长。(继续描写,物我相连中阐发议论)

我重新摊开试卷,仔细分析每一道错题,错过了太阳,我不能再错过星星。窗外的竹子依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向我点头致意。我明白了,成长的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重要的是像竹子那样保持柔韧与坚韧。风雨终将过去,而经历过风雨洗礼的生命,会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自我觉醒,改变发展)

从那天起,每当我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就会想起风雨中那片不屈的竹林。它教会我,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跌倒的人,而是跌倒后能够重新站起来的人。在这条充满挑战的成长之路上,我要像竹子一样,以坚韧的姿态迎接每一次风雨的考验。

竹节处微微凸起的痕迹,不是伤痕,而是成长的印记。就像我们经历过的每一次挫折,都会在心灵上留下独特的纹路,让生命变得更加丰盈。
(联系自我成长,升华感悟)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跟着七年级下册《古文二则》学写作:怎样用托物言志写成长感悟类作文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