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宿还是走读:尊重孩子的意愿
不论是走读还是住校,暑假过后孩子们将进入新的学校,或者升入新的年级,接受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面临一个新的开始。
“我女儿小学三年级就住校了,的确很考验家长,特别是妈妈。”高女士的女儿马上要上初中了,依然是住校。
刚住校时,女儿回家就开始讲诉学校的事儿。“有时候送去学校时还会哭,说不想住校,整得我也是情绪起伏不定。”
高女士说,女儿开心时,会觉得住校对了,能锻炼孩子独立能力,生活学习也非常规律,大人也轻松;可一旦闹着要回家时,又觉得自己太狠心了,孩子恋家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那时候简直每天活在矛盾中!不过现在孩子对住校适应得很快很好。”
作为一个过来人,她认为住校还是不住校,看自己家庭状况了,没时间照顾孩子,选择一个好的学校住校其实是不错的选择。
“只不过家长和孩子都要有适应的过程,而过程的长短是因人而异。”
一般来说,住校与否,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离家远,或者父母没时间照顾孩子,不得不住校,另一种是希望通过住校,来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住宿的孩子,除了吃饭、运动,受自己支配的时间更多一些,对自己的时间支配管理能力要求更高一些。
而走读的孩子,可能自己支配的时间少一些,一般父母会做出很多安排。
同时,住校的不仅要搞好学习,还要照顾好自己。走读的孩子父母,几乎把学习以外的事情代劳了。
所以,住校与否,也取决于家庭情况,对孩子是否有利,关键在孩子,孩子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