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式沟通
去年暑假,我带孩子去参加一个户外夏令营。
在那里,我对一个8、9岁的男孩印象特别深刻。
别的孩子还扭扭捏捏抓着大人的手,他已经快速跟小伙伴们打成一片了。
爬山徒步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他比大人们还沉着冷静,快速地分析情况,找到了解决方法。
后来,我观察这个男孩和父母的聊天模式,发现他们很少会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想法走,而多是引导的语气:
“你来试试看这个啊?”
“等会你来策划明天的行程吧?”
其实,想要养出一个自信能干的孩子,父母不妨改掉命令、要求的语气,而是善用引导式沟通。
比如生活中常常问孩子这3个问题:
1. “这件事,你有什么办法呢?”
允许孩子有各种想法,不论想法是幼稚还是成熟,都可以跟孩子一起探讨,不要急着去批判。
2. “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在爸妈的合理引导后,孩子会了解一定的后果,作出相应的选择,爸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让其根据后果判断自己选择的合理性。
3. “你希望我怎么帮你?”
孩子向父母求助时,爸妈表示支持,如果孩子想依靠自己的能力解决,爸妈也要认同,这会有利于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尊重孩子,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他才能得到更多自我施展的机会,变得越发独立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