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步:询问用钱目的,再做决定
如果你家娃看起来不需要花钱,却开口问你要钱了,那一定是有理由的。
1.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买这个东西:
那给孩子表达的权利,如果确实有说服力,给就是了。
我就经常成功被女儿说服,同意她买一个原本我拒绝的东西。
做父母脑袋不要轴,不要总是“你觉得”,孩子有自己的生活、想法、社交,“她觉得”喜欢,说服得有理有据,就别抻着,满足人家。
2. 如果孩子只是从众,希望和别人一样,以获得同伴认可:
这个就看你以往的社交观是否培养到位了。
我是很早就告诉女儿,并不是非要做一模一样的事,朋友才会接纳你——从她3岁嚷嚷着朋友下楼都带elsa玩偶,我也必须带!
当时我也没拧着她就坚决不买,也买了一个,但是小本本记下了,这课必须得上。
隔天她下楼开心地带上了elsa,还没开始玩,我就大声密谋:
昨天我跟女儿发现一个特好玩的秘密基地,特别适合小朋友野餐,我刚好带了几个雪饼,有人想去吗?
所有孩子都放下elsa,让她带着去秘密基地!
她当然是毫不犹豫地扔下了昨天才入手的elsa!
真正喜欢你的人,你不follow,她也会喜欢你;不喜欢你的人,即便是做一样的事,也不会喜欢你。
只有你自己的特点、性格才能帮你吸引到志趣相投的朋友。
- 第二步:平时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
一旦孩子有了消费的想法,就可以每周固定零花钱了。
这笔钱,是完全属于自己的,自己可以自由支配。
独立做主的权利、和自主支配的自由,是时候让孩子体验了。
- 第三步: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
刚刚拿到零花钱的娃很可能“报复性消费”,这是十分正常的,回想下自己发了工资就去血拼的心情。
但我觉得不必着急干预,不就那么三瓜俩枣?可以先让孩子试试错。
有的孩子第一天就会迫不及待把一周的零花钱全花光,那么余下6天,就只剩眼馋别人的份儿了。
——那下次他就学会了,不能提前透支。
也有孩子每天都花点小钱,买点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的“闲家务”,主打就是个“花钱的感觉”,结果有一天看见了一个特别特别喜欢的贵玩具,钱不够……哎呀,遗憾得抓耳挠腮。
——那下次他就学会了,不要在可有可无的东西上浪费钱,钱攒下来,才有机会买到最喜欢的。
总之,“消费观”里面那些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道理,到底都得自己试出来。
孩子小时候花小钱试,明白了,长大就不太可能出现财政危机。
当然我还有几个压箱底的小技巧,今天也掏出来,让姐妹们一起帮孩子“扶上马,送一程”!
1. 教孩子货比三家
咱们不刷存在感干预,但咱可以示范明智的消费行为。
我们小区附近有两个超市,女儿就发现一样的德芙巧克力,一家8块,另一家9块。
平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价格,以及在对比中,了解价格差。
同样的商品,我们就可以选择价格低的,那么省下来的钱就可以买别的。
2. 教孩子制定计划,学会聪明地花钱
比如我给女儿10块钱,告诉她可以用这10块钱买一瓶饮料解渴。
但如果目的仅仅是解渴,是不是可以买稍微便宜的?
比如可以买2块钱的水解渴,再买一包5块的彩虹糖,再3块买个小玩意儿。
这样10块就能买这么多!
女儿立马举一反三,“反正是解渴,我可以自己带水,一毛不花!然后用那2块再买包辣条!”
??!!
总之吧,我们可以通过零花钱,给孩子建立各种消费规划,这便是早期的财商启蒙。
3. 引导孩子正确花钱
还有两条超实用的“理性花钱”消费观:
1. 学会区分需要和想要。
2. 知道钱从哪里来,让孩子知道钱是有限的,要学会做选择、让孩子通过计算投入产出比,做出最佳选择。
既不做孩子的“斩梦刀”,也不做孩子的“取款机”。
而是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孩子探索金钱观念,争取花小钱儿办大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