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种能力:
遵守规则,最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探索欲不断增强,孩子磕碰是常有的事。
父母要做的不是限制其行为,而是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这是给予孩子最好的自我保护能力。
对于孩子而言,一定要让他懂规矩,做到以下两点:一是遵守规则意识,二是做到界限感。
1、规则意识
什么是规则?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不能有伤害自己、打扰他人、破坏环境的行为,所说、说行、所做符合群体生活共同准则。
比如过马路时候闯红灯的行为,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有一些孩子在放学的时候违反交通规则。
而一旦不小心受到了伤害,或重或轻,你都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这都是抱有侥幸心理,违反规则所带来的伤害。
只有教会孩子理解并遵守规则,才能保证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蒙台梭利博士说,建立在规则上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你可以给孩子自由,但一定是建立规则之上,无拘无束、不管不问,那不是散养孩子,而是在纵容他“野蛮”生长。
爱孩子,就要给孩子立规则,若不给孩子立规矩,再好的教育都是无用的。
2、界限意识
人与人相处,无非就两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
这就意味着每个人在与他人相处的时候会存在着一定的界限。
教会孩子分寸感和界限感很重要,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会有各自的安全领域存在。
一旦没有分寸随意跨越边界,便会引来无数麻烦。
千万别以为关系近,就可以肆无忌惮,有时候正是由于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令对方生厌,甚至刺痛对方,引起亲密关系的崩塌。
亲子之间也需要一定的界限感,如果没有界限感,做父母的就很容“越位”,包办甚至替代孩子本该自己做的事情。
这样不仅“侵犯”了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甚至还影响了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说:“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很多家庭缺少的,往往就是这种与孩子之间恰到好处的界限感。
父母对孩子关注太多,做的太多,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到头来却只感动了自己,而耽误了孩子。
俄罗斯作家邦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尤其是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界限感更加重要。
千万不要小瞧“界限感”的教育,因为它是一个孩子未来是否有“和谐亲密关系”的根源,也是一个孩子敢于说“不”的底气。
心理学家西尔维亚所说:
“这世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目的,只有一种爱指向分离,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孩子小的时候,一切压力都由父母扛着,可是孩子总有一天要长大,自己独立面对人生。
你若真的爱孩子,就一定要“逼”他养成这三种能力,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