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教育专家说过:孩子身上的问题,大部分是父母身上问题的折射。
有的时候,我们看一个人活得很廉价:
特别不舍得花钱,一花钱就有负罪感,总爱贪小便宜,目光短浅……很大概率深受他的原生家庭影响。
母亲是孩子最依赖最信任的人,对孩子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
不要做一个廉价感的妈妈,是对孩子最大的尊重。
那么,妈妈应该如何避免廉价感呢?
我觉得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富养自己的同时,也富养孩子。
首先,妈妈要先学会富养自己。
看过一个90后宝妈吃芒果的视频。
这位宝妈先是给4岁的儿子削了一个芒果,儿子接过芒果,一脸满足地啃起来。
接下来,她又拿出了一个比儿子手里大好几倍的巨型芒果,让人看了都垂涎三尺。
孩子一看,傻眼了。
原来这是妈妈特意买给自己的大芒果。
这波搞笑操作引得网友纷纷留言:
“再甜不能甜孩子,再苦不能苦自己”;
“穷养儿子穷养女,富养自己长身体”。
无论何时,爱孩子之前,一定要学会爱自己。
作为妈妈,你可以“自私”一点,平时多多投资自己:
想吃的东西,大胆去吃;喜欢的东西,直接买回来;感兴趣的爱好,大胆去尝试。
你也可以给自己放个假,画一个精致的妆容,约上几个朋友喝个下午茶,逛个街,给自己的身心充充电。
母亲就像一艘大船,只有能量充足、精力充沛,船才会很稳,孩子才能成为一个内心富足的人。
与此同时,也不要忘记富养孩子。
要富养孩子的物质。
不是说要给孩子花多少钱,而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尽量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
网友@潇潇溪讲述道:
小时候家里很穷,可爸妈从来没有给我过那种“家里很穷,我低人一等的感觉”。
每次楼下水果超市进了丹东草莓、山东樱桃,还有人参果,父母就去给我买,如果买不起很多,就买一两个。
我们家虽然贫穷,但他们努力给我最好的。
所以长大后,即使看到很贵或者新奇的东西,我很少觉得自己“配不上”。
与郭婉莹同时代的罗仪凤,是康有为的外孙女。
她回忆起小时候被母亲带到颐和园野餐的场景。
母亲一边烤着松香的吐司一边对她说:如果没有烤炉,就算用铁丝与煤炉,也一样能烤出好吃的吐司。
所以,哪怕她之后遭遇磨难、贫困潦倒,依然活得高贵从容、坚强乐观。
真正的富养,是用自身言传身教,给孩子传递优良的品性、高素质的修养,以及正能量的精神。
无论家里有没有钱,父母都可以用格局和爱,给孩子托起一片天空。
听过这样一句话:
有些人穿着几十块钱的地摊货,却看起来件件是名牌,有些人全身上下都是名牌,却看起来廉价又庸俗。
一个人从骨子里浸润出来的“高贵和富有”,是怎么都掩盖不了的。
作为家庭的灵魂,妈妈活得自由而舒展、格局开阔,足够爱自己,才能成为一道光,照亮孩子前方的路,帮助他看到更浩瀚的星辰大海。
点个【赞】,愿我们都能成为这样“富有”的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收获发自内心的满足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