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带着孩子去商场挑选新玩具,本想着让他自己选个喜欢的,好好奖励一下这段时间努力学习的他。
走进玩具店,孩子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只欢快的小鹿,在各个货架间穿梭。很快,他就锁定了一款炫酷的变形机器人,兴奋地举到我面前,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妈妈,我想要这个!”
我看了一眼价格,着实有些贵,而且家里已经有不少类似的玩具了。
于是,我下意识地皱了皱眉,说道:“这个太贵啦,而且你已经有好多这种玩具了,换一个吧。”
孩子的笑容一下子僵在了脸上,小声嘟囔着:“可是我真的很喜欢这个……” 我却没在意他的失落,继续在货架上翻找,最后挑了一个价格实惠的益智拼图塞到他手里,说:“这个也很不错呀,能锻炼大脑。” 孩子默默地接过拼图,不再说话,可我分明从他的眼神里看到了失望和无奈。
回家的路上,孩子一直安静地坐在后座,不像往常那样叽叽喳喳地分享学校里的趣事。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否定可能伤害到了他。
回想起刚才的场景,和我曾经经历过的竟是如此相似。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画画,每次看到漂亮的画笔和画纸,都渴望拥有一套。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文具店,我满心欢喜地拿起一盒彩色画笔,对妈妈说:“我想要这个,我想画画。”
妈妈却冷冷地说:“画画有什么用,能当饭吃吗?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学习。” 从那以后,我对画画的热情渐渐被磨灭,即使后来有机会,也总是不敢再轻易表达自己对绘画的喜爱。
现在,我竟在不经意间,对孩子重复了当年父母对我的做法。这件事让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到底给了他们多少表达自己
想法的空间?又有多少次因为我们的否定,让孩子失去了主见,变得不敢表达呢?
就像我在玩具店的做法,看似是为孩子考虑,实则是在剥夺他的选择权。
孩子在被否定后,从最初的积极争取,到最后的默默接受,这中间经历的心理落差,可能会在他的心里留下深深的印记。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失去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勇气,变得唯唯诺诺,不敢做出选择,因为他们害怕再次被否定。
在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其实随处可见。带孩子去餐厅吃饭,问孩子想吃什么,孩子说想吃汉堡,我们却觉得汉堡不健康,否定孩子的想法,非要带孩子去吃自己认为有营养的食物;孩子过生日,想要一个卡通主题的生日派对,我们却以太麻烦为由拒绝,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孩子办了一个传统的生日会。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次次地在告诉孩子:你的想法不重要,我的才是对的。
曾经在一个育儿论坛上,我看到一位妈妈分享自己孩子的经历。
孩子在学校参加绘画比赛,画了一幅充满想象力的画,画里的天空是五彩斑斓的,花朵长在云朵上。孩子满心欢喜地拿回家给妈妈看,期待得到妈妈的表扬。可妈妈却皱着眉头说:“天空怎么会是彩色的,花朵怎么能长在云朵上呢?你画得一点都不像,这要是比赛肯定得不了奖。”
孩子听了妈妈的话,难过地低下了头。从那以后,孩子对绘画的兴趣明显降低,再也不愿意主动画画了。
这让我想起了 TED 演讲中教育家李崇建提到的例子。妈妈问孩子中午想吃什么,孩子说 “随便,不知道”,妈妈让孩子说,还保证说了就带他去吃。孩子说要布丁,妈妈都不同意,最后孩子不再说话了。
当我们一次次否定孩子的想法时,孩子就会逐渐失去对生活的掌控感,他们会觉得自己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不敢表达,缺乏主见。
那么,我们该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孩子重新找回表达的勇气,拥有自己的主见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首先,要给孩子有限的选择权。就像带孩子出去游玩,不要问 “你想去哪儿玩”,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孩子可能会感到无从选择。
我们可以问 “你是想去动物园看可爱的动物,还是想去科技馆探索神奇的科学奥秘”,或者 “你想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户外野餐,还是去室内游乐场玩”。这样的提问方式,既给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又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限制,让孩子更容易做出决定,同时也能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
其次,要给孩子适当的质疑权。在家里,我们要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的想法与我们不一致,也不要立刻否定。
比如,当我们和孩子讨论一个问题时,孩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可以耐心地听他说完,然后问他为什么会这样想。如果孩子说得有道理,我们要给予肯定和表扬;如果孩子的想法不太合理,我们也可以用引导的方式,帮助他认识到问题所在。
就像我的一位朋友,他和儿子在讨论一部电影时,儿子对电影的结局有不同的看法,朋友并没有直接否定儿子,而是和他一起分析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最后儿子自己发现了自己观点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还能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后,要给孩子适度的犯错权。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犯错,这是他们学习和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因为害怕孩子犯错,就对他们过度保护,什么都替他们做决定。
比如,孩子想要自己尝试洗衣服,可能会把衣服洗不干净,甚至把水洒得到处都是,但我们不能因此就阻止他。我们可以在旁边耐心地指导他,让他在实践中学会正确的方法。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帮助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引导他们从中吸取教训。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呢?你们是如何处理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让我们一起学习,共同成长,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加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能够勇敢地表达自己,成为有主见、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