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步入初一上学期,数学学习若出现状况,家长们难免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在寒假这一关键时期助孩子一臂之力。
在此,有必要明确一点:切勿盲目地拉着孩子去补课。
过往经验表明,这种做法往往事倍功半,不仅耗费金钱与时间,还难以实现数学成绩的实质性提升。
初一上学期孩子数学学习遇阻,其根源通常并不难探寻,多数情况下可归结为计算能力的薄弱。
有理数、绝对值、数轴以及整式运算等章节,无一不与数学计算紧密相连。
鉴于此,在这个相对漫长的寒假里,家庭学习规划应着重围绕计算展开。
平日里,孩子们常以作业繁重、时间紧张为由,疏于计算练习,而寒假则提供了充足且无借口推脱的时间窗口。
建议每天安排固定的 1 小时用于计算练习,可将其拆分为上午、下午各半小时,确保练习的持续性与专注度。
例如,若孩子整式运算较为薄弱,便可针对性地在这 1 小时内着重强化该部分的计算训练。
计算练习绝非单纯的机械运算,练习后的改错环节至关重要。
然而,许多孩子在这方面表现出惰性,做完计算后便将错题束之高阁,导致同样的错误反复出现。
因此,寒假期间家长需承担起监督职责,督促孩子认真改错,及时总结错误原因,形成错题反思机制。唯有如此,计算能力才能在不断纠错中逐步提升。
对于数学基础较为扎实、处于培优阶段的孩子而言,在确保计算正确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计算速度成为寒假训练的重点目标。
以 2024 年高考为例,数学试卷 150 分的分值中包含多达 600 步的数学计算。
江苏、广东等地高考数学平均成绩较低,并非学生知识掌握不足,而是计算速度难以满足考试要求,导致题目算不完。
由此可见,计算速度在数学学习与考试中的关键地位。
家长可让孩子在练习时卡表计时,模拟考试场景,进行限时计算训练,逐步提高计算效率。
在计算练习材料的选择上,同步计算练习册是较为合适的选择。例如万维的计算练习资料,其涵盖中等题与难题,且配有详细答案与解析,便于孩子自主学习与查漏补缺。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可引导其参考答案解析,深入理解计算思路与方法,逐步攻克计算难关。
此外,需特别提醒的是,初中阶段孩子在计算练习中容易出现跳步骤的不良习惯。
寒假期间,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计算过程,及时纠正跳步骤的行为,要求孩子严格按照规范步骤进行计算,逐步培养严谨的计算习惯。
相信经过一个寒假的坚持与努力,孩子开学后的计算能力必将得到显著提升。
对于使用北师大版教材的孩子来说,寒假的学习任务略显艰巨但又极具针对性。
由于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即将开启几何学习篇章,而历年七年级下册数学补习需求最多的便是全等三角形证明部分的学习困难学生,其中以女生居多。
因此,北师大版的家长们应充分利用寒假时间,让孩子将七年级下册全等三角形的所有判定定理牢记于心,达到倒背如流的程度。
或许有人会质疑数学学习中背诵的必要性,但对于定理尚不熟悉的孩子而言,灵活运用更是无从谈起。
在熟练背诵的基础上,引导孩子深入理解定理内涵,并结合课本例题进行学习,确保对每个例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都能清晰掌握,为下学期几何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初一寒假是孩子数学学习的重要转折点,家长应根据孩子的教材版本与学习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规划,助力孩子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实现成绩的有效提升与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