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
往往会伴随着,多个发展阶段。
在这些阶段里。
每个人,都会产生不同的成长需求。
当需求满足了,大家方能找到安全感,方能去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
“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
通常情况下,满足了低层次的需求,我们才会有信心和精力,去追求更高的东西。
其实,孩子的成长何尝不是这样呢?
比如说,当孩子到了14岁,他们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时候。
只有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孩子才能端正心态去学习,努力去遇到更好的自己。
那么,孩子的这6个精神需求,你满足了几个呢?
01
归属感与认同感
14岁左右的孩子。
他们关注自我的感受,希望在同伴中获得认可。
被接纳和被认可!
有助于孩子,找到一种归属感。
当认同感满足了,孩子方能找到自信和动机,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应对策略:
作为家长。
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
比如,学校的社团、运动队等,来增强孩子的归属感。
当孩子取得了进步,要给予正面的反馈,让孩子在鼓励中,感受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02
身份构建的需求
升入初中后。
学生的自我意识觉醒,大家尝试定义自己,并且寻找个人兴趣和价值观。
身份的构建,有助于孩子找到特长,不断挖掘潜力。
应对策略:
针对这种需求。
家长应营造开放、包容的家庭环境。
鼓励孩子,去尝试新事物,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当然,家长也要尊重差异,明白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身的成长规律。
03
情感支持与理解
当学习上遇到了压力。
当人际关系,出现了困惑。
甚至,孩子还会面对青春期的困扰。
所以,14岁的孩子,还需要家长的情感支持,希望家长能理解和帮助自己。
应对策略:
家长要意识到。
和14岁的孩子相处,要成为他最坚实的后盾。
倾听孩子的烦恼,分享自己的经历,教会孩子如何管理情绪,等等。
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家长都会支持他。
04
独立性与自主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渴望父母认可,希望有更多的选择权。
而这种需求,有助于孩子变得独立,让孩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对策略:
家长应逐步放手。
给予孩子,适当的空间和时间,让其在实践中学习独立。
比如,鼓励孩子规划时间、参与家庭决策等。
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05
自我价值的实现
初中阶段。
孩子处于第一青春期里。
他们会渴望,通过一些成就来证明自己。
无论成绩的提升,还是课外活动的表现,都有助于孩子找到成就感。
应对策略:
家长要给予孩子支持。
鼓励孩子,根据兴趣和能力,去设定适合自身的目标。
这样,孩子能更快地找到成功的感觉。
鼓励孩子多尝试多探索,发现并实现自己的潜能,让孩子找到成长的动力。
06
见识方面的增长
14岁的孩子。
亟待提升个人的认知。
世界观的形成,人生观的启蒙,也都需要认知方面的提升。
当然,这个时候的孩子。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也渴望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应对策略:
家长可以带着孩子一起。
去阅读、去旅行,去参加各种讲座,去看一下展览。
通过这样的方式!
能有效拓宽孩子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
当孩子升入初中。
家长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精神需求。
因为,这些需求的满足,有助于孩子变得自信,督促孩子健康地成长。
此外,家长要记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路径和需求各不相同。
所以家长朋友们,需要保持耐心。
选择契合的方式,成为孩子成长的助力,而不是消耗自己的孩子。
与万千家长,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