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的这家教培公司叫学而思,他有一个特别厉害的地方是:流程化。
以前都说教培行业有两大巨头,
一是新东方,一提到新东方想到的是名师。
二是学而思,一提到学而思想到的是流程化。
学而思靠着标准化和流程化,让新老师迅速提升到80分,而后去教学生。
所以业界说学而思靠的是教研团队,按照相同的标准,就能做好!
而我也发现,孩子们也可以通过理解学习的常识,飞速提高自己的分数。
这里的区别只有两个:
1、有没有拥有学习的常识
2、有没有实践学习的常识
今天借着《极简学习法》,聊一聊预习、复习、假期学习的一些常识。
1、重复,是一项需要学习的技能
我以前上课的时候经常听见有老师说:
这个知识点重复了,不能又讲,不然家长会觉得我们炒冷饭。
当时听到这个观点时,一可悲又可叹,我知道高大上东西肯定更被认可,但另一方面又我又知道:
只有有效重复,才能学到知识。
而重复与重复之间,也有着天和地一样的差别。
就拿预习来说吧,好的预习是提前浏览了一遍要学的知识,增加了熟悉度,
而且还可以找到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听课的效率大大提升。
坏的预习是:哈哈哈,我都学过一遍了,这节课都不用听。
好的重复是,借着上一次的基础,我每次都多理解一点。
坏的重复是,这题我会,都不用多想!
重复的意义是:
让新旧知识,进行联系
如果只有新知识,没有人可以快速学习,只有联系了脑海里已经有的知识,学习的速度才能提升。
所以,预习是什么?
预习是先让知识过一遍脑子,然后课上学得更明白。
那复习呢?
如果没有过预习,孩子很难做到当堂课就复习的,因为搞不懂。
只有预习一遍、课上学一遍,下课后才知道这节课的重点是什么,才能去做有效的复习。
同时,在重复里,也有一个更为有效的方法。
2、主动梳理知识脉络,做到了就一定是学霸!
我就下一个断言,如果孩子能够自己说出全部的知识脉络,说得又全又好,成绩一定不会差!不应该说不会差,应该说是会特别好!
但是梳理脉络其实是一项很难的事,主要是很累。
所以最好前面有一些辅助的工作。
刚刚说了预习,现在要在预习以后做一件事:
上课时,赶紧弄明白难点
如果有难点在,梳理知识脉络的时候肯定会很难受,大多数时候是梳理不同的,因为心里总是装这点东西。
在预习的时候找出难点,上课迅速搞懂。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跟着老师的节奏,把这节课的知识脉络梳理一遍。
因为是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所以难度不大,这是知识脉络的又一次重复。
在听完课以后,你马上再梳理一下这节课的知识脉络,这样梳理难度就没那么大。
这样,孩子就一共梳理了三遍:
预习的时候,懵懵懂懂地梳理听课的时候,
跟着老师去梳理下课的时候,自己主动地梳理
这三步就是重复,但是每一遍的重复又完全不一样。
如果孩子按照这个流程复习,而且还变成习惯,学习效率就会很高。
就像我在朋友圈发我日更了900多天,有人佩服我的坚持,但说白了没什么了不起,
无非就是我把日更的方法论变成了习惯,然后一直那么做了而已。
但是在别人眼里,就感觉你很厉害,而只有你自己知道,你只是多学会了一个技能。
刚刚说的都是平时的学习,但学生时代还有一个时间特别宝贵:寒暑假!
3、寒暑假:你的节奏由你掌控!
我带我弟弟学习的时候,他是完完全全体验了5年寒暑假集中学习的好处,
弟弟他就是寒暑假每天花大概3个小时学习,然后其他时间自己安排,完全能提前把书都学一遍。
寒暑假学习最大的难点是:
环境
没有了学校那个环境,没有了以前熟悉的作息,明明有这一腔热血,明明有着大把的提升计划,都会作废。
这个时候最好的方法,其实是诉诸外力,找一个懂学习的人去带着学。
实施策略也很简单:
1、带孩子自己定下寒暑假计划
2、辅助落实计划
定计划的难点在于:让孩子自己定
落实计划的难点在于:每天都要做
最后的话
AI来了以后,都说会有多大的改变。
会的,当你电脑出现的时候也是这样。
但电脑出现以后,只是让厉害的人更加厉害了,普通人还是一个样。
AI出来也是,如果我连基本的学习常识没有,AI再厉害,我也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