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周测
一、积累与运用(14分)
1、本次活动的策划人小文拟写了一段开场白,请你帮忙完善。(3分)
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朴素情感。闻一多锲而不舍地钻研古代典籍,jiǒng jiǒng ① 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邓稼先的一生没有彷徨,没有矛盾,是当之无愧的“两弹”元xūn ② ;光未然用铿锵之音,让我们体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lán ③ 的黄河之势;红军凭借勇往直前、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在长征途中成功翻越了老山界……一个个妇孺皆知的名字背后,都讲述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历史的星空,也因有这些杰出人物而光辉灿烂。
(1)根据拼音在横线处填入汉字。(3分)
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小文找到了习主席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段讲话,在编辑过程中,不小心将句序打乱了,请你帮他重新排序。下列排序最合理的一项是( )(3分)
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
②它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③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④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共同为祖国繁荣而不懈奋斗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③②④① D. ③②①④
3、根据语境,补写出古诗文名句。(8分)
读古诗文,不单要读语言,更要读意蕴。读《木兰诗》“①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我们读到了木兰奔向战场、跨越关山的飒爽英姿;读岑参《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②_________”,我们读到了诗人远赴边塞途中,思念亲人又不愿让亲人挂念的复杂情感;读王维《竹里馆》“③_________,④_________”,我们读到了明月似有意在深林中陪伴诗人,像是诗人志同道合的朋友,烘托诗人高雅脱俗的形象;读韩愈《晚春》“⑤_________,⑥_________”,我们读到了一个人“无才思”并不可怕,只要珍惜光阴,不失时机,“春光”就不负“杨花榆荚”这样的有心人;读《春夜洛城闻笛》,“⑦_________,⑧_________”,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听闻“折柳之曲”后引发的浓浓思乡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相关题目。(共16分)
我所认识的爷爷
①我认识爷爷,是先从那双眼睛开始。爷爷的眼神非常犀利,明明盯住人看,动作专注而肃穆,却像隔了层玻璃罩子,目光迷茫冷漠,难以感觉透彻和亲切。
②我六岁了,才在城里外公看守的建材仓库里见到他。以前只从外公讳莫如深的敷衍中,隐约知道他与奶奶住在遥远的乡下。那个夏日黄昏,外公照例提早回家做饭。街道上暑气蒸腾,行人稀少。恍若防空洞般的仓库却光线幽暗、沁凉。我推开大门吱吱呀呀地响,准备关门落锁,迎面闯进来一个矮胖老头,小平头,斜挎书包,浑身冒汗,神情急切。他的普通话和犀利的眼神令我感觉怪异:“请问小朋友。这里是白沙街二十九号吗?”他说了外公的名字,说是亲家。我不懂“亲家”的意思。他又迟疑地说了爸爸的名字,说他是他爸爸。我谨慎地说:“你是我爸爸的爸爸,那就是我爷爷了。”老头兴高采烈地呼唤我的名字,伸手来抱我。我躲开了,要带他去找外公。老头说:“不急。你先关门,我洗个澡。不能一身臭汗去见老人家。小朋友要讲礼貌,大人也要讲礼貌。”我眨眨眼睛,关好仓库大门,提上半桶热水,领他到仓库右侧居中的自来水龙头处。相邻的硕大的水泥地,溲(sōu)着黄色草纸筋,泛着水泡,气味浓重。他放下书包,就开洗起来。只是他以为旁边是蓄水池,不断舀水掺入水桶里。我掩着张大的嘴巴偷笑。想不到我们爷孙的相见如此坦诚。
③爷爷本应回城,去原先的省教育学院教书的,但他选择留在了乡下中学。我上初中后,也跟着爷爷念书。他见到我,亲热的声音像打雷,不时兴奋地咳嗽,眼里荡漾着吟吟笑意。上第一节课,进来的英语老师竟是爷爷。A.他高视阔步,穿着朴素却平整的青色衣衫,手里光拎本教材,眼晴泛着犀利的光,不怒而威。他的口语发音绵软富有弹性,比城里老师更纯正。讲授语法,领读课文,完全按部就班。B.下午有堂历史课,又是爷爷教的。他依然仅带着教材,不比上午的英语课讲得中规中矩,他简单的开场白过后,像说书一样,宕开课程,聊起奇闻趣事。中间穿插着背起手、自我陶醉地在讲台上边走边吟某段古文或某首古诗。间或停下来板书,字体娟秀隽永,指点我们怎么写得好、某个字怎么用得“响”。C.我听得入了迷,怔怔地望着逸兴遄(chuán)飞的爷爷,感觉他其实不像第一次见到的那么滑稽。
④爷爷特别健谈。他用家乡话和奶奶聊家事。因为我的到来,他增添了新的说话对象和谈话内容。有时,一齐面对我和奶奶,不同的话题,家乡话和普通话,他左右开弓,切换自如。偶尔,他安静下来,仔细撕开积攒的空烟盒打草稿,吧着烟凝神静气地填首诗词。然后摇头晃脑,哼哼唧唧地修改,满意了,就工整地誊抄到红皮笔记本上。更多的时候,是乡下的亲朋好友为红白喜事来找他作对联、写祭文。他无须备课,更不做家务,先与来客天南地北、家长里短地神侃,再满口应承。他说:“乡下人脸皮薄,轻易不会求人。找上门来,如果被拒绝,他们会难过一辈子。”
⑤散淡随性的爷爷,对我的功课抓而不紧。反倒不知是独具慧眼发现了我的潜质,还是为培养共同语言,督促我背诵《古文观止》从不松懈。从《郑伯克段于鄢》开始,每周一篇,无须理解,必须死记硬背,滚瓜烂熟。每到周末,他坐在藤椅上捻着髭须,目不转睛地确认我的背诵后,再逐字逐句讲解,把枯燥的文言文说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我勉为其难的表情,总是和他夸张的声调和热切的目光相映成趣。后来我果然中了招,偏向文科,考入大学,成为他后辈子孙中唯一继承他的文史衣钵的。寒暑假回乡下看他,他拉着我的手有说不完的话。他来城里特意参观我的工作单位,抬着头,眯缝双眼,扳着手指数办公楼层数。
⑥如今,爷爷已经走了十七年。我凝望天边寒星熠熠,仿佛看见爷爷那对眼睛,就像星星一样对我眨闪着,那么清澈,那么纯净。而爷爷遗留下来的美好品质,在我的时光里熠熠生辉。 (作者:赵子安。有删改)
4、本文主要写了与爷爷有关的哪几件事?请从爷爷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
5、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请参考以下示例,从文中三处画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处,自选角度做批注。(4分)
[示例]原文:我上初中后,也跟着爷爷念书。他见到我,亲热的声音像打雷,不时兴奋地咳嗽,眼里荡漾着吟吟笑意。
批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爷爷亲热的声音比喻成“打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爷爷声音的洪亮;运用神态描写,“眼里荡漾着吟吟笑意”,写出了“我”跟爷爷念书时,爷爷高兴的心情难以言表。
我选______批注:
6、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第⑥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
7、作者回忆了与爷爷有关的许多小事。他是如何把这些事有条不紊地组织在一起的?请结合相关内容概括作答。(4分)
三、整本书阅读(10分)
8、读《骆驼祥子》,完成阅读任务。(5分)
阅读策略 | 助读资料 | 阅读任务 |
借助自述 | 老舍先生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中说,要让祥子“活”起来,要“以他为主,以其他人物为宾”,通过写祥子周围的人物,如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 ;残忍霸道的车主 ;不给仆人饭吃的杨太太,对祥子进行烘托,突出祥子形象特征。 | (1)要求:请在空格处填入相关人物的名字。(4分) |
关注评价 | 他(祥子)的悲剧,主要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产物。 ——中国社科院现代文学研究室副主任樊骏 人在污浊的环境中要能出淤泥而不染,我认为造成祥子的悲剧有自身的原因。你的看法。 ——百度某网友 | (2)你认为造成祥子悲剧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原著情节,说说你的看法。(4分) |
9、有人认为《骆驼祥子》是对古典小说中的”三复情节”的继承与创新。请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作者是怎样创新的。(5分)
三复情节:它是螺旋式上升形态强化了叙事艺术的美感。 过程表现:进展——阻塞——进展——阻塞——进展——完成。 作用:不是单一的重复,而是在重复中有变化、有发展,逐步展现人物形象,凸显主旨。 |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1)①炯 ②勋 ③澜
2、D
【详解】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根据这段话的主题“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理清写作顺序,结合标志词语分析作答。③句提出爱国主义的意义,为首句;②句是对③句的进一步解释,应为第二句;①句指明爱国主义精神在过去所起的作用,④句指出它在现在及未来所起的作用。所以,正确的语序为:③②①④。
3、①万里赴戎机 ②愿为市鞍马 ③深林人不知 ④明月来相照
⑤杨花榆荚无才思 ⑥惟解漫天作雪飞 ⑦此夜曲中闻折柳 ⑧何人不起故园情。
二、现代文阅读
4.①爷爷与“我”初相见时,让“我”带着他先洗澡再见家人。
②爷爷在初中教英语和历史,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
③爷爷很健谈,常与“我”和奶奶同时聊天,与上门寻求帮助的人神侃.再答应帮助他们。
④爷爷督促“我”背诵古文并认真讲解,引导“我”走上文史道路。
5.[示例]A 运用外貌、动作、神态描写,通过写爷爷上课时的穿着、动作和眼神,表现了爷爷对待教学的认真和威严。
B 运用对比手法,将爷爷教英语和教历史时不同的授课方式作对比,突出爷爷学识渊博,表现了爷爷讲课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善于教学。
C 采用侧面烘托的写法,通过写“我“在爷爷的课堂上听得入迷,侧面表现了爷爷的授课方式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6. ①总结全文,与文章首段描写爷爷犀利的眼神、目光等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②将爷爷的眼睛比作星星,赞美了爷爷内心的清澈与纯净的美好品质。
③点明中心,表达了“我”对爷爷的怀念和对爷爷品质的赞美。(意思对即可。每点2 分)
7.①以“我”对爷爷的回忆,以及对爷爷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线索,将这些事组织在一起。
②详军爷爷与六岁的“我”首次见面、在乡下中学认真教书、与“我”和奶奶聊天,以及督 促“我”背诵古文;略写“我”上大学后,与爷爷有关的事件等。
③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我”六岁时与爷爷见面的场景、上初中时爷爷的授课方式,以及后来爷爷来参观“我”的工作单位等事件。(意思对即可,每点2 分)
三、整本书阅读
8、【答案】虎妞 刘四或刘四爷
示例一:我认为祥子的悲剧是当时的社会造成的。祥子省吃俭用积攒三年的钱准备买新车时,钱被孙侦探抢走。在那吃人的社会里,像祥子这样的小人物,终究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示例二:我认为祥子的悲剧是他自身造成的,祥子在努力付诸东流后,变得颓废消沉,最终变得堕落、狡猾、好占便宜。他懦弱妥协的性格导致悲剧一生。
示例三:祥子的梦想不过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好不容易买了一辆车,被大兵抢走,在当时的社会里,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的破灭,摆脱不了悲剧的命运,我认为当时黑暗的社会是祥子悲剧人生的罪魁祸首;但祥子懦弱妥协的性格也是他悲剧命运不可忽视的因素,如在孙侦探威逼利诱下,祥子敢怒不敢言,乖乖拿出罐里的钱,这时期积攒的七十块钱一下子全没了。
9、《骆驼祥子》对于三复情节的创新在于祥子三起三落以失败告终,即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而祥子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又卖掉了车,最终走向末路。这样写使小说更符合实际,更具有真实性,反映了作者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揭露当时的黑暗社会让人无法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