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综艺,发现#黄圣依杨子教育分歧#一度被顶上热搜!细搜一下才发现:在他们孩子安迪的课程表中,除了常规科目外,其余时间全被兴趣班填满了,连周末都要上到晚上9点!
这好像已经不是个例了。上海一对父母给00后孩子排了7个兴趣班。
你以为这已经很“王者”了,然而内卷时代,只有更强没有最强!
但是报这么多兴趣班真的有用吗?数据显示,超68%的家庭在小学四年级后停掉至少3个兴趣班,原因在四年级后学习压力明显增大,光应付课程作业和考试都要花费很多的经历,再者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发现自己的兴趣与兴趣班并不匹配或者家庭经济压力过大。
那既然如此,我们今天就用血泪案例+科学数据,扒一扒哪些小众兴趣班我们普通家庭该“及时止损”。
1
高价艺术类:钢琴、戏剧表演类。
坑点:烧钱无底洞,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投入产出比极低,升学无加分,仅12%学员能坚持到初中。
替代方案:家庭剧场夜(cosplay电影片段)、一些免费配音app,既能锻炼孩子的表达,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2
超前学科类:少儿编程、奥数启蒙班
坑点:透支兴趣,30%孩子初中出现“算法厌恶症”。再者因为这类很小众,机构费用偏高,平均200元左右/节课,但有效指导时间不足。
替代方案:家里有程序员类家长可以用Scratch编程游戏或《DK图解数学》动画来启蒙孩子的编程思维。
3
冷门运动类:马术、击剑班
坑点:首先是政策暴击。2024年起北上广多地取消马术等“贵族运动”中考加分,回归全民体育项目。再者,高投入难练习。上海某马术俱乐部年费8万,但75%学员因找不到练习伙伴而放弃。
平替推荐:羽毛球、游泳、轮滑等大众运动,场馆多、易组队,年均费用<5000元。
4
智商税重灾区:全脑开发班
坑点:基本都是玩游戏,专家揭秘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靠各种玩具拼凑出来的游戏并不能改善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替代方案:不妨利用这个时间,自己手把手在家教,教孩子怎么刷碗、扫地、叠被子、整理房间,这样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有成就感。
5
研学营:挖菜抓鱼的“伪见世面”
坑点:目前市面上的研学大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旅游,顶多加入一点史料、科普知识,但包装上研学这个外衣后价格就不一样了。
替代方案:长见识、开眼界并非是要花大价钱去研学。其实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去免费的博物馆、动物园,去户外徒步、去爬山、去观察蚂蚁搬家依然可以长见识,还可以增加亲子关系呢。
6
外教课:单词复读机
坑点:两三百节的外教课,对于普通家庭低幼龄的孩子来说基本上就等于单词复读机,一个学期下来有效输入100个单词,性价比太低。
替代方案:不如刷《Wow English》《Blippi》等动画,免费积累2000+词汇或者看小猪佩奇英文版,沉浸式体验磨耳朵。
科学抉择兴趣班的三原则
1
孩子的兴趣是首位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呢,看看孩子是否会经常提及或主动探索。孩子主动提起次数>10次/半年?未来5年应用场景≥3种?
2
不攀比、不强迫,考级永远不是优先级
不要打着“将来对你肯定有帮助!”的旗号,强迫孩子去上考证的班。这样,不仅给孩子增加心理压力,还会让孩子感到厌烦,彻底失去兴趣
3
上课距离宜近不宜远
距离近可以省掉很多来回路上的时间成本,孩子也不至于跟着在路上奔波,省下更多精力专注在课堂上。
最后小树想说:停掉一个兴趣班,不是教育的失败,而是给真正的热爱腾出生长空间。当我们在家长群跟风报班时,或许该听听孩子的潜台词:“妈妈,我只想做完作业去抓蜗牛!
你们给孩子报了哪些培训班呢?或曾经踩过哪些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