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给所有休学家庭提个醒:你越在意,孩子越厌学躺平;家长越自我,孩子反而越优秀!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我发现一个典型中国式家庭的模式:在孩子出现休学问题后,爸爸的角色往往是缺位的,与孩子关系差,想帮孩子但又无从下手;妈妈往往是焦虑、慌乱的,为了孩子开始学习很多家庭知识,意识到之前的控制教育是不对的,于是开始学着“无条件接纳”孩子。但,做着做着就变了味:没有做到真正的接纳,反而变得溺爱、小心翼翼起来,宁愿自己多吃苦受委屈,一再退让,没了原则和底线。而孩子呢?不仅没有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越来越严重:彻夜打游戏、不出门、黑白颠倒躲着不见人、经常发脾气甚至骂父母……写到这里,我不禁长长叹一口气,这些场景都太真实了!

仿佛看到了一位身心俱疲的妈妈努力操持着这个家,看着自家沉迷游戏的娃,看着毫无帮助的老公……妈妈都快被拖垮了。在这里想和妈妈们强调一个重点:缺乏边界感的父母,爱得越深,孩子越躺平。并不是你做少了孩子才会躺平;相反,恰恰是你做太多太爱孩子了,才让孩子丧失了自主性。

01

心理边界:不要过度关注孩子

不得不承认,三岁一代沟,五岁一鸿沟。咱们与孩子之间,确实有很多观念和看法是不同的。比如,很多孩子说着“自己要学习,但又不肯回学校”,这急坏了家长,可孩子却很淡定。孩子表示,我在哪里都能学,我对什么感兴趣就学什么,不一定要回学校;但家长觉得,身为一个学生,就该回学校学习。当亲子观点不一致,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要做的,不是急着说服孩子,告诉他学习有多重要,这没有用;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也提出我们自己的意见,双方互相倾听、了解即可,不必把每一次亲子对话都变成“辩论赛”。即便有的观点不能接纳,但也不要强行干预,要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自由,如果孩子在家里的话都要被反驳,那孩子的心声又该到哪去诉说呢?孩子愿意说,咱们认真听就好,他说的越多,我们对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也就越深。孩子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有自己的想法,这说明父母的使命完成了,应该高兴!

02

身体边界:和孩子保持距离

有边界感的亲密,才是亲子间最适合的距离。

就像我前文中说的,妈妈们身心俱疲,都快被家庭拖垮了。爸爸不作为,孩子玩游戏,那该怎么解决呢?

答案是,让爸爸归位,妈妈与孩子的情绪解绑。

爸爸这边,可以先试着和他聊聊,修复夫妻关系,让他明白,养育孩子是夫妻双方的事情,爸爸也需要不断学习。

如果爸爸暂时不愿意参与到家庭成长和改变中,那妈妈能学习和成长同样很宝贵。

孩子这边,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当他们关上房门的时候,不做打扰。

孩子的心理渴望独立和自由,如果我们不转变角色,还是像原来那样事无巨细的照顾,必然亲子冲突不断。

俗话说,眼不见心为净,我们不如与孩子进行一个物理距离上的短暂隔离。

孩子从家中走出来,来到疗愈基地,在“同伴间导师”的带领下参与各种活动,提升心理能量;

而爸爸妈妈在家庭指导师的指导下同步学习,调整教育方式和夫妻关系,亲子双方共同成长。

这样等孩子回到家中来时,大家都有更积极的状态,以更加向上的方式相处。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给所有休学家庭提个醒:你越在意,孩子越厌学躺平;家长越自我,孩子反而越优秀!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