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
一次,邻居家的孩子哭哭啼啼地来找我,说她和妈妈逛商场时,看上了一款芭比娃娃,兴高采烈地找妈妈要,可是妈妈说什么都不给她买。
并且还当着售货员和其他顾客的面训斥了她。
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我问她:“是不是因为没买到芭比娃娃而难过呢?”
她抹着泪嗫嚅着答道:“其实我家里有很多玩具,不买的话也没关系,但是商场那么多人,妈妈大声训我,我感到很丢人。”
可见,相比于心仪的玩具,孩子更注重家长所给予的精神上的关爱,以及彼此相处时气氛的和谐。
他们有时并非因为物质需求得不到满足而难过,而会因为家长施加的威力和气势而伤心。
众目睽睽下的指责,不分青红皂白的否定,对孩子自由意愿的控制,都会造成他们封闭的心境。忽略孩子的感受和情绪的家长,孩子长大之后也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时间长了,孩子就会越来越不愿和你交流。当你问到“在学校过得怎么样?”时,害怕原本憋在心里的委屈和不快会变成你指责他的把柄,也只能敷衍回应“还不错”。
重视孩子的情绪管理,比重视他们“今天吃什么”“考试得了多少分”等等要有意义得多。
而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就要提高“共情”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同理心。
从简单意义上讲,“共情”就是把自己置身于孩子的立场,并随之作出回应的能力。
共情,能够让孩子把父母当成自己可以信赖和倾诉的朋友,而不是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有共情能力的父母,当看到孩子流泪的时候,会想象自己就是这个孩子,并理解他的痛苦。当孩子愤怒地嚷叫或跺脚时,也会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孩子的不满和懊恼。
《培养高情商的孩子》里面这样说道:
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我们能把这种亲密的、情绪上的理解传递给他们,就等于我们认可了他们的经历,并带领他们学着安慰自己。
这种技巧,让我们和孩子在同一条船上,不管前方是激流还是岩礁,我们都能一起见证,并指引孩子按照正确的轨道前行。
情商高,就是要把情绪控制好。
因此,培养孩子的情商,就要从管理孩子的情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