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总是对着空气说话,小孩子自言自语正常吗?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假想伙伴」这一概念,最早由心理学家Svendsen提出,指的是「他人看不见、完全由儿童想象出来并认为是真实的隐形同伴」。

此后,相关学者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认为一些真实的物体,如果被孩子赋予了拟人化的特征,视之为同伴并与其长期交流,则也可以定义为假想伙伴。

事实上,假想伙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

曾有文献报道,多达65%的孩子拥有过假想伙伴,而出现这一现象的年龄主要有两个高峰段,一个是2岁半到3岁半,另一个则是5岁到9岁。

因此,当爸爸妈妈们看到孩子对着空气有说有笑,或是跟手里的布娃娃喃喃细语时,千万不要再大惊小怪喽。

要知道,这可是每一个正常儿童都可能会经历的情况。

皮亚杰游戏理论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孩子解决与外部世界的冲突其主要功能就是通过同化作用在想象中改造现实,获得情感方面的满足。」

简单点来说,假想伙伴其实是游戏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状况时,他们会通过创造想象中的伙伴并设计情境,来弥补和完善这种落差,从而重新取得内心的平衡,由此收获快乐。

比如:

当孩子在现实中缺乏社交、感到孤独时,他们会与自己的假想伙伴进行互动,获取交往的满足;

当家庭状态有所变动、使孩子不安时,他们会通过假想伙伴来寻求慰藉与安全感;

当孩子在现实生活中犯了错时,他们会通过构造一个假想伙伴,来承担这份批评,从而减轻自己的压力;

当孩子特别喜欢某件物品或动画片中的某个形象时,他们会通过假想伙伴的形式,让这种感情进一步强化……

此外,它还是孩子对于现实的延伸与扩展。

可能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但发散性的思维早就将他们所看到的一切赋予了生命。

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有太多不为我们所知的精彩剧情,正在悄悄上演。

1 2 3 4 5
赞(23)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总是对着空气说话,小孩子自言自语正常吗?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