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教育中,孩子的思维能力该怎样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维能力的培养。教育情境中经常提及“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思维”“空间思维”“系统思维”“工程思维”等概念,培养这些思维被确立为教育的目标。由于思维的抽象性和复杂性,教育者在思维能力培养上容易陷入误区,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导致了当前对教育的很多诟病。

为了避开这些误区,教育者不仅需要深刻了解思维的定义、内涵和外延,还需要了解思维的运行规律,包括其心理和大脑机制,更需要掌握符合大脑活动规律并经过科学验证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本文将从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出发,介绍思维的概念和评价标准,思维活动和发展的大脑机制,并提出基于脑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的建议。

思维的概念和评价标准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我们对客观事物概括和间接的认识都属于思维,它参与人类所有的认知或者智力活动。通俗而言,思维涵盖了对事物的根本特征和事物间关系的认识。例如,对地理中的大陆性气候这个概念的认识,不仅需要了解其特征以及和其他类型的气候的差异,还需要了解形成该类气候所需要的条件以及影响因素等。同样,对数学、物理、化学的很多概念和知识,不仅需要准确界定其特征,还需要明确它们和其他概念的关系,从而达到对客观事物全面、系统和准确认识的目的。青少年如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方法应用版PDF

对思维的划分和描述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式和维度,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两类:一是对不同思维模式的描述,二是对思维的品质进行刻画和评价。所谓的思维模式,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比如具象思维、抽象思维、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求同思维、求异思维、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些类似于计算机的不同算法,对事物的特征进行不同的加工和处理,从而得到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由于过去知识经验和人格特点的差异,可能形成不同的思维模式;而经过长期的训练,可以形成一些稳定的思维习惯。针对不同的问题,可能需要采用不同的思维模式更加适合;如果能掌握更多的思维模式,并能够灵活应用,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好的。

从思维的品质出发,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进行了近60年的思维心理学研究,在其著作《我的心理学观:聚焦思维结构的智力理论》中,仔细剖析了思维的特性、分类和结构,总结出五项思维品质:深刻性、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具体而言,深刻性反映思维活动的深度和难度,表现为利用事物的特征,正确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灵活性反映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表现为举一反三;敏捷性反映思维活动的速度,表现为准确而快速地产生正确答案;批判性反映思维活动的独立思考和评论,表现为对知识产生背后的过程、理论、方法等是否能正确分析;创造性反映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表现为尽可能多地从崭新的角度产生正确答案。林崇德教授指出,提升思维的品质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关键突破口。

思维能力培养和教育目标实现紧密相关

思维能力培养在教育目标中占据着重要作用,这一点在教育目标的分类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该理论最早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提出,后被洛林·安德森等人进行修订。他们将认知过程(思维)由浅到深分为了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六个层次是环环相扣的,其中记忆是对知识的认识和记忆;理解是把握知识的含义;应用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新的情境或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分析是把复杂的知识分解开来,并理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评价是对事物本质的价值做出理性、深刻的判断;创造是以分析为基础,对原知识进行改造、扩充、完善并形成新的知识和理论。

可以看到,思维能力和教育目标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一方面,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以思维能力的发展为基础,这需要符合个体思维发展的年龄特征和个体差异。记忆和理解需要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刻性,应用和分析则需要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评价和创造需要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教育目标实现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培养和思维品质提升的过程。为了实现教育的目标,他们为每一层目标设定了大量的教学活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常规化设置这些教学活动,非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 2 3
赞(2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教育中,孩子的思维能力该怎样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