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教育中,孩子的思维能力该怎样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基于脑科学的思维能力培养建议

通过对思维概念、评价标准和大脑机制的介绍,我们发现思维的教育和培养具有重要的几个特征。首先,思维的培养需要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并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其次,思维培养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形成一个具体抽象结合、紧密联系和能灵活应用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培养能迁移到新知识学习和新场景应用的能力;第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个体思维发展水平和思维特点的基础上逐步建构的过程,也是对大脑已有连接模式的一个再塑造的过程。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我们对教育者提出如下几个建议:

以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为指导,把思维能力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思维能力的培养落实于具体的教学课程,必然与相应的学科知识相关。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的观点,把思维的培养放在比知识的传授更为重要的位置。同时,教师需要根据知识的特点、知识获取的顺序、学生认知能力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体特性,精心设置教育的目标,并安排与之相对应的教育活动。与此相对应,我们也建议仅仅把某些课程,比如STEM课程、创客课程作为思维培养的课程,或者开设专门的思维课程;也不建议把思维的培养简单地异化为发散思维、脑筋急转弯,或者一些固化的思维模式、答题模式的培养。

重视认知功能训练,实现大脑功能提升。前额叶是对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综合、分析和创新的重要区域。大量的研究发现,通过后天训练和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和提高前额叶的功能。比如,一些工作记忆和执行功能的训练,可以有效改变前额叶的神经元数量、白质纤维连接和神经递质的活性,以及在瑞文推理等高级思维活动中的表现。为促进学生前额叶功能的发展,教育者们需要充分认识到认知训练在促进思维能力中的作用,脑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开发有效的认知训练手段;同时,双方要紧密合作,实现这些认知训练手段与日常教学活动更加自然和充分的融合。

科学运用思维导图等思维训练工具。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有很多思维训练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有效的思维模式。比如,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帮助我们去梳理知识的本质特征和知识之间的关系。例如概念的属性可以用气泡图和圆圈图来表示,对比关系可以用双重气泡图,类别关系可以用树状图,因果关系可以用流程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可以用括号图,类比关系可以用桥状图等等。全面、充分、合理地使用不同类型的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知识之间的各类关系,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并培养合理的思维模式和习惯。

转变教育模式,从“教师教”转变到“学生学”。每个人都具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在大脑中存在特异性的神经“指纹”。教师和学生在思维上很可能存在众多不同,教师自身成熟和系统的知识体系投射到学生头脑中可能会变得支离破碎。由学生主动进行输出,更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和运用。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变,也是从知识灌输到知识生长的转变,是帮助学生形成有机知识体系的重要方法。妥善设置教学安排,比如分组讨论、翻转课堂、活动展示和各种综合的作业类型,都是鼓励学生输出的有效方式。

推动融合性课程和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的根本在于以问题为中心,打破知识之间的边界,从而有助于形成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老师需要站在更高的视角,主动打破知识在课时、学期、年级,乃至学科之间的壁垒,按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来进行教学。另外,布置更加综合性的作业,比如画报、主题展示、读书笔记、项目报告、实践活动等等都是比简单复习或者考试更好的方法,因为这些形式有助于形成综合的知识体系。

使用科学高效的学习和记忆方式。科学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实现知识长期保持和灵活应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科学使用这些学习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另外,科学降低学习负担,给学生更多的体育锻炼时间、午休时间,以及晚上更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还能让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要应用和创新。基于对思维的本质特点、评价标准和大脑规律的介绍,我们相信广大教育实践工作者能够在上述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学科的特点,进行创造性的应用和发展,从而形成更多更好的思维能力培养方法,为国家和未来培养更多的思维型人才。

1 2 3
赞(2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教育中,孩子的思维能力该怎样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