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你一样,成长都是瞬间完成的
我后来写了几个,扣着这个题目,一个家庭是孩子成长最好的后盾。前提是孩子得跟你能聊得开,前提是孩子说话的时候你不要急着发表观点,不要急于批评,不要急于炸毛。
有的家长听孩子说三句话,“你别说了,你说的都是错的!你听我说!”见过没?我当老师见过太多这样的家长,家长现场和孩子打起来了,你可能很难想象。但是我告诉你,很多家庭里面,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可能是畸形,甚至是彻底消失的。
如何应对?
第一,情绪稳定的家长能够教出情绪稳定的孩子。泰山崩于前面不改色,我们后来把这种东西叫做豁达叫做智慧,苏东坡爸妈能是情绪暴躁的人吗?不太现实。
强大的精神内核是会传承的,这才是高贵的门风。
“报——”
“慌什么慌?多大点事,你就慌?”
大家见过很多电视剧里的这两个角色,这就是两个人精神内核的区别。你发现慌慌张张的人是很难成事的,因为他永远在被外界所干扰,始终没有清晰自己的判断,他太容易摇摆了。强大的精神内核和一个非常稳定的情绪是很重要的,大家也要修炼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你要修炼自己,其实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你修炼自己,孩子跟着学就行了。
不过度反应,利他也利己。一个人如果每天都是对着外界有过度反应的话,首先他自己大喜大悲,精神不稳定,容易陷入极度的悲伤。我一会儿难受得不行,一会儿又狂喜,感觉脑子不正常一样。而且我这种人可能给身边人带来伤害,一个丈夫或者妻子整天大喜大悲,家里的人大概率会受他影响,不快乐,不幸福。这个很重要,利他也利己。
第二,善于沟通。很多家长沟通的时候,感觉像讯问,像警官办案一样铁面无私。家长聊了之后,孩子什么都招了,那不叫沟通。沟通就是你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给出回应,你也不一定每个困难都要给出建议。因为你没有经历他的人生,你相信他会根据他所有的情况做出最好的判断,你别苛责他,善于沟通的本质就是你理解他,有时候哪怕你只要听就行了。你知道为什么现在互联网上的人都不认识,但是愿意给他发消息吗?我每天在我的抖音后台能够收到无数条消息,有家庭矛盾的,有工作发展困难的,有孩子教育崩溃的……有丈夫感情问题的,这个我一般都不太回答,因为我也没有经验。我能收到无数种反馈,大家只需要有一个人了解他而已。
很多时候就算说完了问题,问题也没有解决和消失,但是心里舒服很多。有过这种情况没有?可能很多时候你和孩子的沟通就是这种,让他觉得你在听他,尊重、心理认同,你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解决办法。
第三,爱和尊重。“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这句话是鲁迅的一篇文章当中提到的。传统文化的原因,父母就像上级一样,儿女就像下级一样,长期形成了简单的命令关系。很多在一些传统观念更加严重的地方,我实事求是,在我生活的那个乡村里面,很多家庭直到现在就是父亲下命令,儿子执行,不管错还是对。但是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家庭关系,在现在来说,因为是零沟通。所以最后孩子和你之间消息越来越少。后来那种家长养孩子就像放风筝,有一天,崩,线断了,孩子跟你不怎么联系,一旦进入大城市之后,发现你们之间的密切联系越来越少。
有时候和家长、孩子沟通的时候还要适当的示弱,适当的示弱很重要。聊完你说,“这个问题,妈妈和爸爸也没有经验,我觉得你可以怎么怎么样,另外你可以寻求周围人的建议,老师的建议……”你不必把每个问题都给出答案,你怎么能确保给的每个问题答案都是对的?一定不可能。
第四,强大的后盾不是包办一切。很多家长一谈到家庭强大的后盾,物质方面全部给解决,没房买房,没车买车,没媳妇给安排相亲。孩子后来人生遇到所有的问题都来找我,孩子40岁了,后来抱着妈妈能够哭出来。
你真的给他强大的后盾吗?你的孩子终有一天要过自己的人生,你陪不了他了他怎么办?想过这个问题吗?
很多人培养的孩子像“巨婴”。如果把孩子教成这样,这个家庭教育肯定是出现问题的,大家认同这个观点吗?孩子要有他幸福的人生,父母也有他幸福的人生。我一直在倡导,有的时候父母把自己的人生过好,孩子的人生很多问题迎刃而解。不是包办一切。很多女孩相亲的时候,发现这个男孩儿都30岁了,一张嘴就是“我妈”,这就是巨婴,瞬间不感兴趣。既没有自己的知识、远见,也没有产生对自己的判断,容易形成这种现象。
大方向上给建议,小事情上不干预,世界在巨变,旧的经验不一定对,你的成功可能真是偶然。很多人在问“怎么培养出来另一个董宇辉?”我自己都不清楚,你如果研究明白告诉我。我一觉醒来就火了,我怎么知道咋火的。
所以,旧的经验真的不一定对。我给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在高中以前,我爸妈对我的管教相对来说比较严格,但是大学之后真的一点都不管。
我有一次和妈妈聊天,我说:“妈妈,我得独立。”我妈说:“对”。我说:“我的生活费我得自己赚。”我妈说:“太好了。”第二个月就没给我打。我说:“妈,我那天给你说着玩。”我妈说:“妈认真了,你自己想办法。”从那以后没有打过生活费。我说:“咱的沟通效率太高了,我就是提个建议。”我妈说:“准了。”
所以我大学后来特别苦,去当导游,给别人当兼职的教师,当翻译。我就是那些时间把自己培养出来了,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次回学校特别晚了,天特别冷了,阿姨不给开门。阿姨问我干啥去了,我说我兼职去了,阿姨说干什么兼职回来这么晚?我说那不能说。因为是老师介绍的一个翻译,老师害怕说给你去,你让其他同学都知道,老师不好做人。她问我挣钱多吗,我说一千多,她说还挺多的,阿姨瞪着我说:“不争气的东西”。阿姨误会我了,我出去兼职去,她以为我干坏事了,这是我大学的经历。
我讲这个的意思是,很多时候你得让你的孩子去体会人是什么样子,得让孩子感受世界是什么样子,你可以是一个建议,甚至都不是一个舵手,你是副舵手,你甚至是前面的观察员,他来掌舵,他要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要不然永远长不大。
第五,修炼自己,持续学习。这是真的说给所有的家长听,我以前在家长会一直批评家长,批评到最后,家长说:“老师,对不起,我错了,我以后好好做人。”很多家长是不看书的,他却要求孩子看书。孩子说:“你都不看,凭啥让我看?你不看书都能成功,那说明成功不需要看书。”啊,有的成功还真的不需要看书。
再比如说,你要求孩子有稳定的情绪内核,结果你遇见事情就发脾气,那凭什么?所以修炼自己,意味着很多方面给自己提更高的要求,然后就是持续地学习。家长也要变化,家长也要进步,我以前总结过。我发现怎么样的家庭孩子成才率更高,我教的学生基数足够大。我做过调研,一般情况下,大学老师的成才率比较高。不知道现场有没有大学老师,大学老师上班回到家里有时间看电视吗?比较少,因为都有科研任务,还有论文没有写完,所以回到家里还在学,孩子一看,我妈这么惨,我爸这么惨,那我也得惨,我也学。
所以,成才率特别高,他们真的给孩子具体的学习建议吗?没有,他们就是把陪伴学习做好了。爸妈在忙爸妈的事情,你也要忙你的事情。我们是为了更好的家庭,更好的生活。我们往大了说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对社会做贡献。
还有一点是经营婚姻,这些话题可能刺痛一些人,但是对不起,现在离婚率逐年上升,我身边很多朋友都是单亲家庭。有那种特别有爱的爸妈,即使分开之后还能够照顾好孩子。但是很多人不会,尤其是两个人分别成立家庭之后,孩子会感觉他被世界抛弃了,哪都不能去,去哪都有异样的眼光。所以,经营好自己的人生,经营好自己的婚姻很重要。
再就是培养兴趣爱好。大家看过安娜·卡列妮娜,有一句话说:“当一个爱情沉重到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的时候,注定会失败,家庭教育也一样。”我见过很多家长为了照顾孩子,把工作辞了,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一心一意只陪孩子,孩子疯的特别早。因为你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他身上,你把他攥得太紧了。他穿衣服,吃什么饭,几点回来,干什么都有具体的建议,建议到孩子觉得无孔不入,压迫感特别重。家长应该也要有一些爱好,因为我认识一些人,比如他自己工作完之后,喜欢钓鱼都行,喜欢写字,喜欢朗诵,你得有一个自己喜欢的爱好,然后长期让你的精力得到很好的释放,同时你又在这些方面获得了精神愉悦,生活的快乐来自很多面,工作是一方面,不能把所有的宝押在工作上。如果你所有的快乐只来自于工作,有一天工作不顺心的时候,人就经不起打击,就崩溃了。你的快乐有一部分应该来自于自己的业余爱好,你的快乐有一部分来自和谐的家庭,你的快乐有一部分来自于自己身边交的朋友。你的快乐来源越平均,你的人生越稳定。而且这个快乐来源至少应该三个以上,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培养爱好,积累智慧,孩子是父母的镜子,一般看孩子怎么样,大概父母就会怎么样,这个话可能有点绝对,但是是有点道理的。
第六,人生是马拉松。我们都太着急了,这一点往往是讲给家长讲给孩子最多的。我们有七八十年的时间,大家读历史读了很多,比如读《资治通鉴》,司马光在写《资治通鉴》的时候在朝为官吗?没有,被挤压的没有地方去,回去了。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是自己最得意的时候吗?也不是。他是因为要帮李陵,结果被汉武帝给折磨了,才写的。所以,大家会发现人生伟大的成绩不一定都是你自认为顺风顺水的时候做出来的。董宇辉要火,是前一天还是新东方名师,第二天就火了吗?董宇辉当时每天都想离职,每天都想走,实在扛不下去了。
所以,我想给大家讲的就是,很多人按照自己的经验,过去几十年一直在成功,你的人生越来越好,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是都是这样?因为大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好,国家高速发展。所以很多人只能接受自己一直变好,就像大家期待房价一直涨一样,有一天掉的时候觉得怎么会掉呢?骗人呢,童话里都是骗人的。不可能一直好的,孩子的进步也有偶尔后退的情况,历史都是曲折的。
所以讲到最后,要让孩子有非常坦然的心态,这个心态首先来自于家长,再来自于孩子。人生是一场马拉松,要从容地应对。比如,这次考试没有考好就没考好呗,小升初没有考好就算了呗,初升高没考好无所谓,高中考大学尽力了就行,就算没有考好又怎么了?你身边发展最好的是当年那些高考状元吗?反正我身边不是,可能我的教育背景比较特殊。
我在小学升初中的时候,我们学校考的第一名到了初一就泯然众人矣,一个彻底伤仲永的故事。初升高的时候考了全校第一名的,在高中也泯然众人矣。在高中考大学,当时学校考的最好的人,现在还挺优秀的。
我想表达的就是人生很多时候可能领先一个阶段,但你不要期待自己全程领先,把弦拉得太紧就断了,孩子应该松紧有度,张弛有度。
人生是马拉松,要给孩子从容的心态和生活的智慧。有的时候就是点背,点背的时候干啥?游泳、看书、写文章,有一天终于等来自己的机会,又发挥了自己的价值。如果看过书的朋友,大家知道我说的哪一段,哪个人的故事。所以,保持耐心,短期拼智力,脑子聪明,所以算题特别快,5分钟以内的问题都能够解决;中期拼毅力,这个人就是老黄牛一般的精神,坚持的时间更长;更长期拼得是体力,你毅力特别强,结果你身体不行,五六十岁一身病,别人七十岁了还扛着锄头上山种橙子,73吧?褚时健老爷子。我73岁能上山都费劲,所以长期就是拼体力。
第七,家庭教育是关于孩子如何幸福度过一生的教育。最后一句话请所有人记住,幸福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就算医学再发达,我们就是百来年寿命,如果这一生最后消散了,很多年后变成了一株草的叶子,一杯啤酒的泡沫,一阵风吹过的尘埃,什么都不复存在了。那些执念、焦虑、痛苦、挣扎还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所以,幸福的人生是成功的。
大家可能听过庄子的故事,妻子去世了,惠子来吊唁,结果发现他叉着腿,坐到院子里敲着锣,唱得很开心。大家说:“你媳妇儿没了,你这么开心!”“本来就没有人,天地之间的气汇聚到一块成了形,最后成了人,她又归于天地了,我应该为他感到开心。”
第一次听这个故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庄子疯了,但是我相信经过很多事实、很多挫折后逐渐开悟,很多家长会觉得这就是中国文化伟大的部分。该做事的时候做事,该休息的时候休息,所以我跟很多人说,顺境中做事,有机会珍惜住,逆境中读书。努力没用,折腾自己干啥,每天把自己折磨的很惨,没有必要。
所以,短期拼智力,中期拼毅力,长期拼体力。幸福的人生一定是成功的,但是只追求成功的人生,不见得幸福。
大家都见过,父母都是强人,特别强,一个比一个强,一山更更比一山高,孩子在夹缝中生存。见过吧?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