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生优育第一站^_^
育儿知识及早教资料大全门户

我为什么绝不让孩子在朋友家过夜?李玫瑾这段话令人唏嘘

史上最强大的育儿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她说女儿有个特别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写作业、一起玩游戏。

上周六俩孩子玩得太开心,到了要分别的时候还是难舍难分。对方妈妈就提出让朋友女儿留在她家过夜,第二天再把孩子送回去。

但是我这位朋友找了个理由婉拒了,最后女儿哭唧唧的求她、女儿的朋友也反复说希望她女儿能留在家里,朋友还是没松口。

她跟我说,自己不愿意让女儿在别人家过夜,一方面是怕女儿给别人添麻烦,另外也是担心不安全,但细想想好像又有点小题大做。问我这么坚决的拒绝,是不是太不给女儿面子了。

其实我跟这位朋友的观点是一致的,我两个女儿现在已经上高中了,她们也是从来没有在朋友家过夜过。

有时候有好友发出邀请,她俩不好意思拒绝,会跟我商量,但最后都被我驳回了。

我觉得相比于孩子的面子,父母的第一职责是保护好孩子的安全。

我们当然要教孩子真诚的和人相处,但也要让孩子知道与人交往有规则和界限。

去别人家过夜这个行为,在你看来可能只是能多跟好友呆一段时间。但是作为未成年人,可能带来很多隐藏的风险。

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就曾在《圆桌派》里说过这样一段话:

“很多家庭,都很努力把女儿往知书达理的方向去引导和培养。

但她将来是要走出去的,而这个社会上什么人都有,她从小时受的教育是文明礼貌、克己守礼,可对方却不这样,会欺负和伤害她。

想让孩子安全走入社会,要教给她这两件事,第一是如何识人,第二是怎么保护好自己。

换句话讲,她遇到好人不伤害别人,遇到不好的人,至少能对付他。”

孩子保护自己的经验和智慧靠得是日积月累,换句话说,是她从小耳濡目染得来的。

李玫瑾说,孩子六七岁时,就要开始对他开展防护教育和社会真实状的教育。

让他知道这世上,不是所有的人和事都是好的,社会是一个多面体,有阳光灿烂的一面,也有潮湿阴暗的角落。

教孩子“识人”

让孩子了解人性的复杂多变

我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孩子在与朋友同学交往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点儿烦心事儿。这些时候,其实就是我们引导的好时机。

前段时间我看到一位博主讲述自己女儿被好朋友背叛的经历。她女儿还在读小学,跟另一个女孩,简称B,是很好的搭档。

两个孩子一起做双人动作时会相互配合,动作都比较标准就成了好朋友。孩子每次上瑜伽课,都会带好吃的好玩的跟B分享。

年终,瑜伽班要出一个双人瑜伽节目在全校展示。女孩提前跟B商量“到时候咱俩一起”,当时B开心的答应。

没想到真正选那天,B突然选了另一个女孩子,简称C,女孩当时就蒙了,落单之后被老师安排跟其他人临时搭档。

事后B跟女孩说,选C是因为C跟瑜伽老师很好,C跟B保证:“如果你选我,老师会让咱俩在第一排的C位”,所以就选她了。

B跟女孩说:我只是表演时候选她,平时还想跟你搭档。

女孩在跟妈妈说这件事的时候,特别伤心。

因为她是全心全意跟B交朋友的,其他人提出搭档请求,她都一概拒绝,她还跟B说过很多真心话,没想到B转头就告诉了别人,很后悔对B真诚。

孩子犹豫以后还要不要跟B搭档,妈妈就劝她:

“如果你打算继续跟她搭档,不会像之前真诚就是了。如果不打算跟她搭档,正好可以认识新朋友。”

最后女儿说还是想继续搭档,因为B很多动作做得还是很好的,跟她搭档很轻松。

但是也说:“我不会对她那么好了。还后悔以前跟她那么好。”

妈妈继续引导:

“我有不一样的看法。你以前每次回来说你这个搭档的时候,都是兴高采烈的,你对她真诚的那段时间很开心,能量也很足。

而对方呢?一直跟你有心机,我敢保证,她和你在一起时候没有你快乐。我觉得在这个过程里,你反而比她收获得多。

反正现在看清楚她不值得真诚,就不真诚就好了。

不要因为她是什么人,就让自己变成什么人。

以后遇到你让你觉得值得真诚的人,还可以继续真诚的,因为我们真诚我们快乐。”

我觉得这位妈妈的引导非常有智慧,温暖真诚是很好的品质,但不能是无条件无底线的。

孩子的善良,既要有边界,也要给对人。

学校还只是个小江湖,等孩子走入社会将面对更多形形色色的人,我们做父母最好让孩子提前了人性的复杂多变。

也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各种社会新闻和身边人际关系的事例,顺便让孩子了解丛林法则。

正因为丛林里时不时地野兽出没,陷阱一个接着一个,你就更得让孩子看清真实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遇到任何危险时

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

学会自我保护,同样是孩子人生中的一堂必修课。

因为社会的套路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深,让孩子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防备心,在善良的外面披上铠甲。

网上有一位博主,分享过当年妈妈教育她的自保方式:

比如上小学时,博主班上有个女同学母亲去世了,被父亲一个人带大。

这女同学长得漂亮、成绩又好,勤奋还要强,跟博主是好朋友。

三四年级的时候,女同学邀请她去家里玩,博主按照流程和妈妈报备,没想到妈妈不同意,抛出一句“她没妈妈,你不能和她爸爸独处。”

当时小,直到很多年后,她才理解了这句话的原因,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还有,博主初二的时候物理不及格,被老师每天叫到办公室单独开小灶。

物理老师是个三十多岁的男老师,博主的妈妈就给她强调了两件事,第一是最好有其他同学和老师在场。第二,如果没有,办公室的门不能关。

后来这个原则一直贯穿在她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不与异性在密闭空间独处。

再比如,订外卖。

父母平时很忙,所以博主很早就开始有订外卖的需求,那会没有这么多外卖平台,订餐都要打电话订。

妈妈帮她订餐的时候从来只留到单元门,让她换好衣服了自己下楼到单元门口取,绝对不允许外卖小哥送上楼,因为有入室的风险。

妈妈还告诉她一个原则,叫城市不独行。

高二暑假和妈妈去深圳出差,但妈妈总有会议或工作,博主想一个人出去玩,结果妈妈不同意。

因为怕博主不了解深圳,走入了偏僻的地方,或者有那些地方本地人知道很乱但外地人不知道,就误打误撞过去了。

所以妈妈让博主在酒店呆了一天,等工作都处理好了,带她在深圳玩了两三天。

我们真正应该教女儿的,是无时无刻对自己的高度保护,先爱己后爱人的“自私”,是面对恶意时大胆说“不”的勇气。

平时也要多给孩子创造环境,带他出去走走看看,多接触校外的人和事,让他在这个过程中体验人生,洞察人性。

形成对这个世界有独立的认知和理解,慢慢梳理出自己一套自保逻辑和思维体系。

这些都远比让她时刻保持“大家闺秀”的风范,停留在琴棋书画名校背景的奢华表象,要更重要。

凡事不必循规守矩

鼓励孩子活出自己

对于女孩来说,一定要把她培养得带点锋芒。

我们养育孩子的最高境界,是让他身心都足够强大,活出神采奕奕的人生。

知乎上有个话题,“不断压抑自己的人,最终会怎样?”

下方有个女孩的高赞评论:

她说自己从小就是父母嘴里的“乖孩子”,小时候亲戚、长辈夸,长大后被同事、领导赞。

可她非常讨厌这个标签,在她看来,这更像是对自己无能的讽刺。

有次她看到一个女同事不服从指示,气愤的和领导拍桌子,她顿时就惊呆了,觉得这也太酷了。

而自己呢,在感情上被男友分手,在工作中被领导压迫,分析了一下就是因为自己没脾气,好欺负,就算别人欺负了她,也不会承担任何后果。

其实,在心理学里,有个著名的“跳蚤实验”

我们知道跳蚤善于跳跃,轻松一跳就一米多高,按自身比例,相当于人跳起80层楼那么高。

但如果把跳蚤关进玻璃罐,再给它加个透明玻璃盖。

当它跳起后反复撞到盖子上,慢慢就学聪明了,能根据盖子高低来调节跳跃高度。

等一周后拿走盖子会发现,不管跳蚤怎么跳,再也没跳出过玻璃罐。

其实我们养孩子也是一样的道理。

不断压低的玻璃盖是我们一次次在夸她乖,称她是个大家闺秀,这会让孩子失去做自己和愤怒的能力。

当遇到不好的人和事也习惯了逆来顺受,不敢反抗,即便吃了亏也只能隐忍接受。

父母要做的就是告诉她,如果遇到别人的嘲笑、挑衅和不友好,不要委曲求全,一定要反击,让对方知道你不好惹。

我们要取下玻璃盖,不给孩子设限时,她才敢大胆去表达、去尝试、活出自己。

当孩子活得独立自信、遇事不慌,游刃有余,不被束缚时,会很爽。

对女孩来说,最好的教育不是要她像个大家闺秀。

而是要告诉她,你的人生有无限可能,只要你愿意,可以成为任何你想成为的人。

就像严歌苓说:“靠父母,你可以成为公主;靠男人,你可以成为皇后;只有靠自己,才能成为女王。”

女孩子可以温和,但必须有力量。

遇到好的人生能享受,遇到坏的事情也能承受。

能成为公主,亦可成为女王。

赞(0) 点击下载资料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兜得慧 » 我为什么绝不让孩子在朋友家过夜?李玫瑾这段话令人唏嘘

评论 抢沙发

史上最强大的早教资源宝库!错过后悔三生

培养孩子不能靠自己慢慢摸索——孩子等不起!

培养孩子更不能瞎折腾走弯路——孩子误不起!

马上点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