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个中学每年都要送走一届初中毕业生,同时迎来下一届的准毕业生。每年的中考都牵动着千万家长的心,因为中考是筛选性考试,它可不像平常一样。平常有些学校不是不让公布分数,也不让公布排名吗?但是中考可不惯着,这是场真枪实弹的真实能力的比拼。至于说考试没发挥出来,那也是各人自己的事,毕竟这种情况下是没有人情可言,不给理由和借口,否则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
虽然中考大约是五五分流,有人觉得这个分流比例太大,很无情。其实早二三十年前,那时候的分流比例更大,也就是说中考会刷掉70%左右的孩子。现在已经算得上是放宽了不少。如果你能在前50%的话,那起码是能上个普通高中的。中考分流要淘汰哪些孩子呢?我们听听这位老师的分析。(以下素材源自网络整理)
他说,第一种就是特别听话那种。
老师上课教什么,他就学什么。完全不提前学的孩子。你要知道学校老师讲课,他是对一个班的平均水平的负责。中考是一个选拔性的考试,平均水平不就是50%的水平嘛。大部分地区中考就是50%被淘汰,淘汰到职业高中技校。有一个很残酷的事实就是,有很多普通班级的平均水平考不上普高。所以如果你孩子所在的班,在年级的平均分往下,那你可得上点心了,适当的提前学一点是完全有必要的。
第二类被淘汰的是,把希望寄托在无脑的补课上的孩子。
补课的真相就是培优,大多属于锦上添花,越培越优。如果孩子没有掌握基本的学习能力,家长花钱给他补课,其实本质上就是浪费钱给家长买个心理安慰。因为大部分的补课本质上还是老师讲题,孩子被动听,解决不了孩子成绩差的根本问题。
第三种,要分流的是不懂自觉的孩子,大部分的家长都踩到这个坑。
很多家长打从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开始,就陪着孩子写作业,给孩子讲题。在家长无微不至、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管理下,孩子成绩也不错,好像是一个小学霸,这也算是对家长的回馈吧。
只是这么做有一点后遗症,很多孩子会有强烈的依赖症。遇到读完题不会做的题目,不愿意思考,直接就是问家长怎么做,坐等家长给思路。这种习惯会严重影响初中之后的学习,尽量在小学四五年级后帮孩子纠正。
到了初中之后,有些数学题家长也不是很懂,再也无法像小学那会一样,什么都能给孩子当保姆式的家教。孩子成绩啪一下一落千丈。原来咱们是个假学霸,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身边简直不要太多。
这种现象就是从小没有培养自学能力,没有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的。我们一直强调,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和能力比分数还重要。因为小学的数学成绩,会有水分(家长的一直督促),有虚假的繁荣的嫌疑。一到初中,家长能帮得上的少了,加上也不会像小学那会一样严厉地管孩子了。孩子也不喜欢与家长频繁沟通了,在小学欠下的债就渐渐现原形了。中考的本质是淘汰考试,它不是为了培养你,是筛选你。
第四种分流那些自以为朋有很多,讲义气的孩子。
初中不是个交朋友的地方。甚至为了上大学,一个班的同学也可能就再也没见过了。所以学生从初中开始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以学业为主。把主要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拒绝无效的社交。看上去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霸,可能是他就是不愿意跟你合群。
第五种分流那些早恋、谈恋爱的孩。
有人说,青春期很美好,咱们也不能压抑人性。这个说的没错。如果你家孩子读贵族学校,家长也给孩子未来铺好路,那你可以让孩子享受青春,爱干嘛干嘛。
但是只有美好,或者是咱们普通老百姓家的孩子,机会只有这么一次,这三年,你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谈恋爱上。你哪有时间哪有心思去学习?结果在中考中被无情分流,可就得不偿失了。等到若干年后回首往事,说当时太幼稚耽误了自己的前程就没有意义了。
另外单科严重瘸腿的同学,如数学满分150分,实际得分低于70分;英语词汇量<1500很容易被淘汰。2023年长沙中考显示,数学单科不及格者普高录取率仅19%。
中考重要大家不必过于焦虑,但也不要过于放松。凡事有因有果,今天的结果是三年前的选择造成的,同样三年后的结果,也是今天行为所决定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千万等到初三了才想着要努力,临时抱佛脚效果甚微。
学习贵在坚持,而且懂得方法,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和考试来检验吧,相信你的付出不会让你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