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哪一天起,
我们面对孩子开始力不从心。
孩子小时候再怎么叛逆,
至少能管得住。
进入青春期,一下子就变了,
软硬不吃,油盐不进。
情绪上,要么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么干脆拒绝沟通。
行动上,摔门是日常,有些脾气暴躁的,甚至还会与父母动手。
心态上,学习动力不足,成绩下滑,沉迷手机,抑郁休学。
犟嘴、发脾气、动手、离家出走……真是管与不管都是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养孩子养得精疲力竭,那一定不是孩子不好,而是你没用对方法。听到这里,大家肯定不服气呀!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劳心劳力,怎么就让孩子讨厌了呢?让我们来看看,你有没有做到以下几点:
孩子抱怨时:闭上嘴,打开耳朵,允许孩子说出来
当孩子负能量爆棚的时候,往往会有诸多抱怨:
班主任像母老虎,天天这么凶;
作业太多了,烦死了……
此时,父母要学会闭上嘴,打开耳朵,不评价,只做到接纳和允许,让他说个够。叛逆期的抱怨大多是为了发泄情绪,而非寻求答案。
青春期的孩子,对父母的唠叨尤为反感,因为唠叨背后的潜台词是:“你很弱,你不能独立做成一件事。”这时的你又不服气了吧?你想说,我根本不是这样想的。对,这种错位的感受就是亲子关系破裂的原因。
当孩子情绪爆炸时,不要硬碰硬
当孩子有情绪时,说明他遇到了事情。情绪是火,硬碰硬只会越烧越旺。
这时候,父母要学会“抱持”:“我感受到你现在很生气、很难受,等你冷静下来,和我说一说好吗?”用和善、坚定、尊重的态度和他们站在一起。
当孩子失意时,不指责
如果孩子做得不好,父母再批评就是火上浇油,让孩子觉得自己确实很差劲。
比如: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大部分父母会指责孩子:“为什么没考好,是不是又没认真。”
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是啊,我很差劲。”
如果父母看到孩子积极的一面,那么孩子就会找到价值。
比如孩子没考好,你就表扬他这段时间学习态度端正,这次只是发挥失常了,孩子就不难过又充满力量了。
你给孩子积极的一面,他就会往好的方向发展,你给他糟糕的一面,他就会充满负能量。
当孩子不听话时,就先听他说
你认为孩子做错了事,我们教育孩子,他却不听,我们就需要听一听孩子的想法。
先去倾听孩子,让他觉得你在尊重他,会降低他的抗拒感。
听的时候可以认真回应:嗯、我理解、这样呀……
这些简单的词汇就能让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在接纳孩子感受的基础上,给予建议,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会提升很多,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
发展心理学说,12-18岁青春期的孩子,普遍都很讨厌父母。
小时候,孩子看父母都是崇拜的,满眼都是小星星。
但在青春期孩子的眼里,却是嫌弃:嫌你不懂现在的流行趋势,嫌你思想落后,嫌你唠叨,嫌你管太多……他们对父母的价值观半信半疑,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
青春期总会结束,如果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很亲密,孩子还会在成年之后重新回到你身边,如果你总是批评他、指责他、要求他,亲子关系就破坏了。
说到底,青春期孩子其实什么都知道,他们要的不过是父母在他们出错和遇到困境时,不否定、责备、命令他们,而是接纳和相信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