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教室里面,总能找到两种学生:一种人书桌永远堆满试卷却总在翻找,另一种人抽屉井然有序总能快速抽出资料。
虽然说短时间内,看不到区别。
但三年时光像个筛子,把那些藏在习惯里的差距筛得清清楚楚。
成绩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同学能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拖沓,有问题马上解决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拖沓,就是我们很多同学的“学习杀手”。
作业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动笔,预习复习总是找各种理由推迟。
遇到难题,不是想着当下钻研解决,而是心里想着“明天老师会讲的”,结果第二天老师讲新内容,又没跟上,久而久之,就这样,问题越积越多,像是滚雪球一般,到最后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最后,还要说上一句:“学习太难了!”
初中的知识,其实每一章节的内容都是环环相扣的,需要自己花时间串联,总是把学习任务拖到最后一刻,怎么会有时间去复习?
甚至到了最后,完成学习任务成了敷衍了事。
如果我们同学遇到难题或不懂的地方,就要马上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确保每一个知识点都能掌握牢固。
不把当下的事情留到后面做,这样才能确保自己能“玩”得心安理得。
不满足表面的知识,知其然,要知其所以然
有很多同学都是这样,课堂上面,感觉自己都会,考试却是一塌糊涂。
为什么?
原因就在于他们只满足于记住了公式、定理的表象,没有深入探究背后的原理。
以物理为例,有些同学死记硬背公式 F 浮 = G 排,做题的时候就生搬硬套公式。
简单的还好,但是一旦遇到稍微变形的题目,比如把物体从一种液体换到另一种密度不同的液体,问浮力变化,就懵圈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去理解知识,为什么物体浸入液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
理解不了了,就学着老师,用弹簧测力计吊着物体慢慢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搞清楚浮力产生是因为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这样深入理解后,无论题目怎么变化,都能跟据原理灵活应对。
还有语文的古诗词,比如说《望岳》,如果只记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这句诗,不去了解杜甫创作这首诗的心境和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体会到那种壮志豪情,以后再碰到赏析诗歌情感、手法的题目,必然失分。
高效把握课堂
为什么很多同学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
因为确实是课多,一节课 45 分钟,全天都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很难的,所以,我们要学会高效的把握课堂。
预习是第一步,初步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找出自己的疑惑点和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听讲,不用一直绷着,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还不累。
第二步,是及时做好笔记,方便自己复习和巩固,当然,不要去做流水账,什么都去记,最后什么都没记住。
用不同颜色的笔或者符号来记重点内容,不懂的,要区分开来,课后马上找老师或者同学去解决。
最后一步,在老师单元复习之前,自己要把学的知识,做的笔记重新温习一遍,圈出还有问题的,老师讲的时候重点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