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孩子深度交谈后,孩子昨天和同学表达了不再传答案,还让同学多看书,多学习,天天抄袭成绩是假的。
昨天文章写了孩子害怕关系破裂,但是孩子选择走正确的路,拒绝之后,关系并没有因此破裂,这就是一个体验,有了这次体验以后,孩子还敢于做出拒绝不合理的要求与行为,能够分辨是非,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昨天晚上,我给孩子赋能了,妈妈相信你能够做出正确选择,你果真做到了,拒绝别人是一种能力。
我的很多学员都上过别的课,但是在具体的生活中不知道怎样和孩子互动,只能是简单的允许接纳,这样也是最省事的。
和我咨询中,我会和学员交流探索,孩子生活中发生的小事,哪些地方做情感支持,哪些部分可以拓展人格培养,哪些地方可以赋能管教。
这是我20多年来的学习实践,和成千上万的学员互动中总结的经验。
因为保密原则,我没法在文章中分享一个个具体案例。我和自己孩子的互动是可以分享的,也是赋能式管教,大家可以参考应用。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父母学会这项能力:举一反三
02
昨天文章发表后,青春期家长群的一位妈妈立刻举一反三,应用到儿子教育上,给孩子写了信。其他家长也打算给孩子写。
下边是这位妈妈的分享。
今日看到暖辉老师一篇文章《与青春期孩子相处:学习就是学做人》。文章中暖辉老师引导大女儿如何应对同学让传答案这件事,也引发我的思考:从一件小事我们怎么引导孩子做自己?如何看待品格和成绩的重要性?如何出淤泥而不染?
哲哥也曾面对答案诱惑,也会抵不住快捷方便的各种搜题APP,我也一直思考怎么跟儿子交流。
每次只是简短的一句“自己做,妈妈相信你可以!”可总觉得不够力量。今日暖辉老师说“先种下种子,说不定哪天就发芽了”,此刻忽然释然:比起纠结于短期行为的矫正,不如先以信任为土壤,帮孩子积蓄抵御诱惑的精神力量。“出淤泥而不染”从来都是在无数次与自我的对话中悄然成型。
或许现在的他仍会偶尔徘徊,但只要我们持续传递“过程比答案更珍贵”的信念,那些关于踏实与奋斗的种子,终将在某个阳光漫溢的瞬间,于他心中破土而出——那时他会懂得,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分数的数字游戏,而是让内心在每一次选择中变得更加坚韧明亮。
于是忽然明白,给孩子的信不必是说教,只需让他知道:妈妈愿意做那个陪他等待种子发芽的人。
哲哥:
昨天看你坐在书桌前,不急不躁地思考,遇到卡壳时也只是托着下巴安静琢磨,始终没去碰一旁的答案。结束时你眼睛亮晶晶地说”还挺好玩儿的”,妈妈真的好感动——这种沉浸在思考中的专注,本身就是最珍贵的成长礼物。
我们都知道,这世上的快乐分两种:一种像泡沫般转瞬即逝,比如用抄袭换取的虚假高分,或许能带来一时的轻松,却像踩在云端般虚浮;另一种则像破土而出的种子,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生根发芽——是解出难题时的豁然开朗,是靠自己一步步靠近目标的充实感。这种从汗水里开出的花,香气会在心里停留很久很久,让你无论何时回想,都会为自己骄傲。
妈妈最欣慰的,是你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坦诚。这份真实比任何分数都更有力量,它会帮你在未来的每个岔路口,都稳稳踩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相信你早已懂得:真正的快乐,从来都藏在那些”不容易”的过程里。
妈妈永远是你身后的温暖港湾,更是你逐梦路上的忠实观众。愿你永远带着这份对探索的热忱,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下,收获真正属于你的、闪闪发光的快乐。